[发明专利]基于氮化物发光二极管的光催化生化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9082.5 | 申请日: | 201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0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汪莱;王锡武;郝智彪;罗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9/12 | 分类号: | B01J19/12;B01J27/24;H01L33/2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1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氮化物发光二极管的光催化生化器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氮化物发光二极管材料和InGaN纳米结构的光催化材料相结合,由氮化物发光二极管提供光照,InGaN纳米结构的光催化材料作为光催化剂,形成一个集成的芯片,用于生物体内的杀菌和抗癌等应用;本发明的优点为实现了器件的小型化,并且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光照能量,可以使氮化物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为对生物体安全的可见光,可以发生高效的光催化反应,表面的InGaN纳米结构位于氮化物发光二极管基底上,不会扩散至生物体内,便于回收,并且氮化物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很稳定,在生物体内不会分解,这样就适用于生物体内部且对生物体无害。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氮化物 发光二极管 光催化 生化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氮化物发光二极管的光催化生化器件,其特征在于:在蓝宝石衬底(1)的含Si的低温GaN缓冲层(2)上依次向上分布掺Si的n型GaN层(3)、InxGa1 xN/GaN多量子阱层(4)、p型AlGaN层(5)、p型GaN层(6)和InyGa1 yN表面纳米结构层,其中n型GaN层(3)、InxGa1 xN/GaN多量子阱层(4)、p型AlGaN层(5)、p型GaN层(6)构成了氮化物发光二极管,InyGa1 yN表面纳米结构层构成了表面的InGaN纳米结构,该InxGa1 xN/GaN多量子阱层(4)的In组分的范围为0.05≤x≤0.50,InyGa1 yN表面纳米结构的In组分的范围为0.05≤y≤0.50,且x<y;所述的低温GaN缓冲层(2)的厚度为15~35nm,其中Si的含量比例为1/1000 1/10000,所述的掺Si的n型GaN层(3)的厚度为2~4μm,在该n GaN层3中Si的浓度为1×1018~1×1019cm 3,所述的InxGa1 xN/GaN多量子阱层(4)由1~10个阱层厚度为1.5~3.5nm的多量子阱InxGa1 xN/GaN组成,所述的p型AlGaN层(5)的厚度为10~40nm,其中Al的含量为5~30%,所述的p型GaN层(6)的厚度为100~300nm,所述的InyGa1 yN表面纳米结构层为纳米点结构(8)或纳米线柱结构(7),纳米点的直径为10~100nm、高度为0.3~50nm、密度为1×109~1×1013ugcm 2,纳米线柱的直径为10~100nm、高度为100~10000nm、密度为1×109~1×1013cm 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49082.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