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乘用车用钢制车轮轮辐冲压加工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3109.2 | 申请日: | 200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5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义庆;陈志豪;朱森林;徐绍国;刘慧青;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车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06 | 分类号: | B21D22/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19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乘用车用钢制车轮轮辐冲压加工模具,其包括,上、下模架;切边刀座,设于下模架中部;切边刀,设于切边刀座上;下模垫块,设于切边刀座中部;下模芯,设于下模垫块上,下模芯中部凸起,并向两侧斜向延伸;下冲模,设于下模芯内;压边圈,设于下模芯外缘;上顶模,弹簧连接于上模架;上模芯,套设于上顶模下部;上冲头座,设于上顶模中部的通孔内,其中间设中心孔顶料杆;上冲模,设于上冲头座下,对应下冲模;上模垫块,套置于上顶模外缘,与上模架相连;压边圈座,设于压边圈下方,套置于下模垫块外缘;压边圈座下方设有顶棒,压边圈可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将落料和拉伸模合二为一,比现有技术减少一道工序,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乘用车用 钢制 车轮 轮辐 冲压 加工 模具 | ||
【主权项】:
乘用车用钢制车轮轮辐冲压加工模具,设置于压机上,其特征是,包括,上、下模架,分别呈门字形结构,并相对设置,上、下模架两侧分别通过导柱连接,其间设限位块;切边刀座,呈环形,设置于下模架中部,中部开设一容置空间;若干切边刀,分别设置于切边刀座上;下模垫块,设置于切边刀座中部容置空间内,垫块中央开有中心通孔;下模芯,设置于下模垫块上,下模芯中部凸起,并向两侧斜向延伸;凸起中央开有中心通孔及中心通孔上部的凹槽;下冲模,设于下模芯凹槽内,模中心设通孔;压边圈,设置于下模芯外缘,可上下移动;上顶模,弹簧连接于上模架,对应设置于下模芯中部凸起,中部开有通孔;上模芯,呈环形结构,外缘下部周边带有刃口;该上模芯套设于上顶模下部,对应于下模芯外侧,其内侧面形状与下模芯外侧形状匹配,底部与压边圈对应;并通过上模垫块连接于上模架;上冲头座,设置于上顶模中部的通孔内,其中间设可以伸缩的中心孔顶料杆;上冲模,设置于上冲头座下,对应下冲模;上冲模上开有供中心孔顶料杆伸缩的通孔;上模垫块,套置于上顶模外缘,下方对应下模芯,上方与上模架相连;中心孔顶料杆,置于上冲头座和上冲模内部,上方与弹簧连接,可伸缩式结构;导柱,圆柱状,设置于上下模架的四角,对应于上下模架的导柱孔内;压边圈座,圆环状,设置于压边圈下方,套置于下模垫块外缘;顶棒,圆柱状,设置于压边圈座下方,下模架顶棒孔内,顶棒下方与压机中顶杆相对应,通过压机中顶杆的升降来调节顶棒的升降,使压边圈可上下移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车轮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钢车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2007310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