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自主铲运机的导航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38066.3 | 申请日: | 200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3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石峰;顾洪枢;战凯;冯孝华;郭鑫;周俊武;李建国;刘立;冯茂林;陈树新;迟洪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G01C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西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自主铲运机的导航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规划出目标路径,在车辆跟踪目标路径时,根据已知的初始偏差,将横向位置偏差、航向角偏差、航向角变化率偏差构成综合反馈,作为导航控制器的输入,结合PID校正控制,计算出车辆的转向控制指令,输入给车辆的电液转向控制系统,使车辆转向角发生改变,再运用该导航控制器内部构建的车辆轨迹精确推算模型,精确计算出车辆的跟踪轨迹与目标路径之间存在的偏差值,再用这些偏差值作为反馈来计算新的转向控制指令,如此反复,使车辆不断跟踪目标路径,实现地下铲运机自主导航。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自主 铲运机 导航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地下自主铲运机的导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以预先规划好的铲运机运动轨迹作为铲运机的目标路径,以铲运机的定位参考点P的实际运动轨迹为铲运机的跟踪轨迹,沿所述目标路径的曲线弧长sm(k)存储路径曲率Km(k)系列值和起始点航向角
其中,k为采样次数,k=1,2,3,…,用采样周期T作为测量和控制间隔;以所述目标路径上的航向角
与所述跟踪轨迹航向角
的差值定义为航向角偏差
用所述铲运机的定位参考点P与该点投影于所述目标路径上的点Pm的距离定义为铲运机的横向位置偏差δ;B、用所述铲运机的定位参考点P投影于所述目标路径的点Pm的曲线弧长sm(k)和铲运机在该点的横向位置偏差δ(k)作为所述铲运机的相对位置P(sm(k),δ(k));用所述铲运机的相对位置P(sm(k),δ(k))及铲运机在该位置处的航向角偏差β(k)和铲运机转向角α(k)来表示所述铲运机在该位置处的位姿;所述铲运机为前部与后部铰接的结构,前部与后部的铰接处安装有角位移传感器,所述角位移传感器直接测量所述铲运机转向角α(k);C、通过所述铲运机的定位参考点P的车速vg(k)计算该点在所述目标路径上的投影车速
计算所述目标路径的航向角变化率
和所述跟踪轨迹的航向角变化率
并计算航向角变化率偏差
所述目标路径的航向角变化率
的计算公式为:
所述跟踪轨迹的航向角变化率
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l1为铲运机前部驱动桥的中点到铰接中心线的距离,l2为铲运机后部驱动桥的中点到铰接中心线的距离;D、由所述航向角变化率偏差
航向角偏差β(k)和横向位置偏差δ(k)三个参数构成综合反馈e(k),该综合反馈用于铲运机的转向控制;所述综合反馈
其中,K1、K2和K3为预先存储的反馈系数,K1、K2和K3的选取范围均为1~10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未经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238066.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环流化床锅炉带二次风喷射的十字受热屏
- 下一篇:双炉排双燃烧室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