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稻米制备富含L-色氨酸发酵液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9637.6 | 申请日: | 2009-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0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为民;吕阳爱;暨火兴;李洪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建阳武夷味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39/00 | 分类号: | C12P39/00;C12P13/22;C12R1/19;C12R1/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4200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稻米制备富含L-色氨酸发酵液的方法,应用于制备L-色氨酸发酵液。它包括(1)制备双酶葡萄糖液工序,此工序包括利用高温淀粉酶、高效糖化酶把稻米浆料酶解糖化;(2)制备种子培养物工序,此工序包括(2.1)将(1)工序所得双酶葡萄糖液按重量分成X、Y、Z三部分,各部分比例为X∶Y∶Z=1∶4∶95;X作为种子培养基所需要的糖液,Y作为发酵培养基所需要的糖液,Z作为流加糖所需要的糖液;(2.2)常规制作含X量双酶葡萄糖液的种子培养基,并将它均分为二:一部分作为重组大肠杆菌种子培养基;另一部分作为谷氨酸棒杆菌种子培养基;(3)利用种子培养物进行流加糖发酵工序。具有提高产酸水平和收率,缩短发酵周期,节省能耗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稻米 制备 富含 色氨酸 发酵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利用稻米制备富含L-色氨酸发酵液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述三个工序:(1)、制备双酶葡萄糖液工序,此工序依序包括:(1.1)将稻米温水浸泡后在带有磨砂轮的磨机作用下制成浆料;(1.2)按施酶的条件相继利用高温淀粉酶、高效糖化酶把浆料酶解糖化;(1.3)当浆料糖化至产糖最高峰时开始灭酶;(1.4)然后再加入粉末活性炭脱色以及珍珠岩粉絮凝,静止30min后经常规过滤得到双酶葡萄糖液;(2)、制备种子培养物工序,此工序包括:(2.1)将(1)工序所得双酶葡萄糖液按重量分成X、Y、Z三部分,各部分比例为X∶Y∶Z=1∶4∶95;X作为种子培养基所需要的糖液,Y作为发酵培养基所需要的糖液,Z作为流加糖所需要的糖液;(2.2)常规制作含有上述X量双酶葡萄糖液的种子培养基,并将它均分两部分:一部分作为重组大肠杆菌种子培养基;另一部分作为谷氨酸棒杆菌种子培养基;(2.3)将1%的斜面重组大肠杆菌原种接入重组大肠杆菌种子培养基,维持温度36℃,在可见光660纳米波长采用752分光光度计测培养基液的光密度,至光密度≥15时可以移种;间隔时差8小时后,将1%的谷氨酸棒杆菌原种接入谷氨酸棒杆菌种子培养基,维持温度36℃,在可见光660纳米波长采用752分光光度计测培养基液的光密度,至光密度≥15时可以移种;(3)、利用种子培养物进行流加糖发酵工序,此工序包括:(3.1)将作为发酵培养基所需要糖液用的双酶葡萄糖液加入发酵罐,并在罐内常规制作发酵培养基;(3.2)通过冷却水冷却发酵罐维持发酵培养基的温度为35℃,通过向培养基补加液态氨维持培养基PH值6.0~6.5;按发酵罐内发酵培养基双酶葡萄糖液体积的10%接种量先后间隔8h移入(2)所得的重组大肠杆菌培养基液和谷氨酸棒杆菌培养基液;(3.3)之后,通过流加方式添加流加糖,以始终维持发酵罐内培养基的葡萄糖浓度2%【M/V】,至直流加糖量用的双酶葡萄糖液加完为止即得富含L-色氨酸的发酵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建阳武夷味精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建阳武夷味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0963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