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六维力传感器标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0512.9 | 申请日: | 200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0529703C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吴仲城;申飞;吴宝元;沈春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L25/00 | 分类号: | G01L25/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赵晓薇 |
地址: | 230031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六维力传感器标定装置,包括相互机械连接的传感器固定支座、转接板、六维力传感器、加载板、标准单维力传感器、千斤顶固定支座和底座。加载板、六维力传感器和转接板相互连接,并安装在传感器固定支座上,传感器固定支座安装在底座的第一支座安装导轨上。千斤顶前面置有标准单维力传感器,标准单维力传感器前面置有加载帽,第一千斤顶、第二千斤顶和第三千斤顶分别安装在第一千斤顶安装导轨、第二千斤顶安装导轨和第三千斤顶安装导轨上,第四千斤顶安装在千斤顶固定支座上,千斤顶固定支座安装在底座的第二支座安装导轨上。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标定精度高的装置,适用于大量程、大尺寸六维力传感器的标定和测试。 | ||
搜索关键词: | 六维力 传感器 标定 装置 | ||
【主权项】:
1、六维力传感器标定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传感器固定支座(1)、转接板(2)、六维力传感器(3)、加载板(4)、标准单维力传感器(6)和底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六维力传感器(3)左边通过一组转接板传感器安装孔(19)安装在转接板(2)上,所述的转接板(2)通过一组转接板安装孔(18)安装在传感器固定支座(1)上,所述的六维力传感器(3)右边通过一组传感器安装孔(12)和一组加载板传感器安装孔(16)与所述的加载板(4)刚性连接,所述的加载板(4)上置有上、下、左、右四组侧面加载孔(15)、一组正面加载板传感器安装孔(16)和一组正面加载孔(17);所述的加载板(4)的下方置有三个千斤顶,分别为第一千斤顶(Q1)、第二千斤顶(Q2)和第三千斤顶(Q3),所述的第一千斤顶(Q1)、第二千斤顶(Q2)和第三千斤顶(Q3)的上面分别与所述的标准单维力传感器(6)刚性连接,所述的标准单维力传感器(6)的前面置有加载帽(5),所述的第一千斤顶(Q1)、第二千斤顶(Q2)和第三千斤顶(Q3)均安装在所述的底座(9)上;所述的底座(9)上置有三组平行的千斤顶安装导轨,分别为第一千斤顶安装导轨(G1)、第二千斤顶安装导轨(G2)和第三千斤顶安装导轨(G3),每组千斤顶安装导轨均由两根平行的导轨组成,其中第一千斤顶(Q1)安装在第一千斤顶安装导轨(G1)上,第二千斤顶(Q2)安装在第二千斤顶安装导轨(G2)上,第三千斤顶(Q3)安装在第三千斤顶安装导轨(G3)上,每个千斤顶在各自的千斤顶安装导轨上能够沿着导轨滑动;所述的底座(9)上还置有两组平行的支座安装导轨,分别为第一支座安装导轨(Z1)和第二支座安装导轨(Z2),每组支座安装导轨由平行的两根导轨组成,所述的传感器固定支座(1)通过支座固定压块(11)和六角螺栓(14)安装在底座(9)的第一支座安装导轨(Z1)上,所述的第一支座安装导轨(Z1)两根平行导轨之间的距离由传感器固定支座(1)的厚度决定,所述的底座(9)的第二支座安装导轨(Z2)上通过支座固定压块(11)和六角螺栓(14)将千斤顶固定支座(8)安装,所述的第二支座安装导轨(Z2)两根平行导轨之间的距离由千斤顶固定支座(8)的厚度决定;所述的第一千斤顶(Q1)、第二千斤顶(Q2)、第三千斤顶(Q3)上方的对面是第四千斤顶(Q4),所述的第四千斤顶(Q4)左边与标准单维力传感器(6)、加载帽(5)刚性连接,右边通过千斤顶安装孔(7)安装在千斤顶固定支座(8)上,所述的千斤顶固定支座(8)上的千斤顶定位销(10)对第四千斤顶(Q4)进行定位;所述的第一千斤顶(Q1)、第二千斤顶(Q2)、第三千斤顶(Q3)对上方的加载板(4)上的侧面加载孔(15)施加力/力矩,所述的第四千斤顶(Q4)对前方的加载板(4)上的正面加载孔(17)施加力/力矩,达到对六维力传感器(3)进行标定和测试的目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2051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新型动力源的固定式电动器具
- 下一篇:链锯导板表面硬化处理的治具成型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