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叠杯状纳米碳管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1503.3 | 申请日: | 200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5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成会明;刘庆丰;任文才;李峰;丛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B82B1/00;B82B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纳米碳管的制备技术,具体为一种叠杯状纳米碳管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制备短的叠杯状纳米碳管。该方法采用有机金属化合物碳源、催化剂、缓冲气体和含硫生长促进剂,有机金属化合物同时作为碳源和催化剂前驱体,有机金属化合物催化剂升华并与碳源在气态下充分混合均匀,然后输入反应区生成叠杯状纳米碳管;其中,在反应区气态化合物中硫原子与碳原子的摩尔比为1/10-1/500。本发明通过减少碳原子在反应区的浓度,从而实现短叠杯状纳米碳管的生长并减少碳杂质的形成。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杯状 纳米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叠杯状纳米碳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有机金属化合物碳源、催化剂、缓冲气体和含硫生长促进剂,有机金属化合物同时作为碳源和催化剂前驱体,有机金属化合物催化剂升华并与碳源在气态下充分混合均匀,然后输入反应区生成叠杯状纳米碳管;其中,在反应区气态化合物中硫原子与碳原子的摩尔比为1/10-1/50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1150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网络中路由呼叫
- 下一篇:视频分发系统和视频分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