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降低的本体电位的SOI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4947.6 | 申请日: | 200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2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J·亨奇尔;A·魏;J·布鲁姆奎斯特;M·霍斯特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进微装置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1/336;H01L21/84;H01L2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 伟;王锦阳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通过将原子物种(11IB),例如,碳、氟、及类似者,引入至漏极与源极区(115,206)中及本体区(107,207)中,SOI晶体管(110,210M)之接面漏电(junction leakage)可显著地增加,因而对聚积之少数电荷载子提供增进的漏电路径(119,219A)。因此,本体电位之变动可显著地减少,因而改善先进之SOI器件(100)之整体效能。于特定实施例中,该机制可被选择性地应用在临界电压灵敏(threshold voltage sensitive)器件区域,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内存(static RAM)区域(250M)。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降低 本体 电位 soi 晶体管 及其 形成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方法,包括:提供非掺杂原子物种(111B)至形成于衬底(101)上方的第一SOI晶体管(110)的漏极与源极区域(106)中以及至少部分本体区域(107)中;通过注入一种或多种掺杂物种,于该漏极与源极区域(106)中形成漏极与源极区(112、115);以及将该漏极与源极区(112、115)退火,以实质上将该漏极与源极区(112、115)中的注入引发的晶体损坏再结晶,该非掺杂原子物种(111B)提供自该本体区(107)到该漏极与源极区(112、115)的增加的漏电路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进微装置公司,未经先进微装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8001494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燃料电池堆的密封件结构
- 下一篇:带有改进接触熔丝的半导体器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