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探针、光学探测装置和光探测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80000201.5 申请日: 2006-02-02
公开(公告)号: CN1942753A 公开(公告)日: 2007-04-04
发明(设计)人: 伊藤泉;高田将人;照太郎;大津元一;八井崇;兴梠元伸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理光;财团法人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1N13/14 分类号: G01N13/14
代理公司: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王冉;王景刚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光学探测装置图像,它允许使用近场光以高分辨率和高效率进行快速测量,但是不需要光纤探针的位置对准。该光学探测装置包括光纤探针,该光纤探针具有用于传播光的芯部,在该芯部的前端处形成光探针;移动控制单元,将光纤探针靠近或远离样本移动;及探测单元,探测来自样本表面的光,其中,在光探针的芯部的前端表面上,具有在外围侧上用于发射传播光的第一出口区域,和用于漏出近场光的第二出口区域,该第一出口区域和第二出口区域以同心方式形成,并且第一出口区域的倾角不同于第二出口区域的倾角。
搜索关键词: 光纤 探针 光学 探测 装置 方法
【主权项】:
1.一种光纤探针,包括:用于传播来自光源的光的芯部,所述芯部的前端表面包括用于发射传播光的第一出口区域和用于漏出近场光的第二出口区域,所述第一出口区域和所述第二出口区域以同心方式形成,其中:第一出口区域形成在外围侧上,及第一出口区域的法线相对于传播光的光轴的倾角不同于第二出口区域的法线相对于传播光的光轴的倾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理光;财团法人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株式会社理光;财团法人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80000201.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用于测量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探针孔径的标样和测量方法-200910091794.6
  • 李江艳;张东香;宁廷银;王志芳;江潮;李志远;沈电洪;张泽渤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2009-08-25 - 2011-03-30 - G01N13/14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探针孔径尺寸的标样,包括透光的基片(1)和在该基片(1)的表面上的不透光的膜层(2)组成;膜层(2)具有至少一个测量单元(3),每个测量单元(3)上包括至少两个矩形的无膜层区域构成,所述无膜层区域沿该测量单元的轴线方向顺序排列,相邻两个所述无膜层区域之间由一条膜线(5)隔开,膜线(5)的宽度大于待测量的探针孔径尺寸。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标样测量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探针孔径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测量探针孔径尺寸的标样和测量方法适用于各种NSOM,不需要增加任何附加设备,使用方便,并且由于所采用的坚固的基片和膜层,测量不但不会影响探针的性能,还可以多次使用;测量结果准确,给出的是与NSOM设置参数相应的探针孔径尺寸。
  • 尖顶型探头制造方法、尖顶型探头和尖顶型探头制造装置-200980105981.3
  • 朴马中;大海学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2009-02-18 - 2011-01-19 - G01N13/14
  • 本发明提供一种尖顶型探头制造方法,其能够容易且高效率地制造出尖顶型探头。关于在由顶面和侧面构成的锥台的所述侧面上具有金属膜的尖顶型探头的制造方法,该尖顶型探头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形状与所述顶面相似的蚀刻掩模形成在基板上的工序;通过以所述蚀刻掩模为掩模部件对所述基板进行各向同性蚀刻来形成所述锥台的工序;在所述顶面的面积小于所述蚀刻掩模的面积后停止所述各向同性蚀刻的工序;以及通过使成膜粒子蔓延到所述蚀刻掩模和所述侧面之间来形成所述金属膜的工序。
  • 在近场传输中工作的光学元件-200780021912.5
  • S·米穆尼;L·普皮内 - 原子能委员会
  • 2007-06-08 - 2009-06-24 - G01N13/14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传输中工作的近场检测光学元件。其包括至少一个部分(11b),所述至少一个部分(11b)形成至少一个由在多个周期(p)上彼此接续的衍射微型结构(11a)构成的光栅(11),所述光栅(11)能够通过在经过所述形成由衍射微型结构(11a)构成的光栅(11)的部分(11b)传输期间的衍射效应将当物体(12)反射或发射具有一定波长的辐射时在所述元件和位于近场中的物体(12)之间建立的渐逝波(16)转变为传播波(16′)。光栅(11)的周期(p)具有辐射波长的量级。该近场检测光学元件适用于近场检测装置中。
  • 微区稳态/瞬态光电检测与扫描成像的近场光学显微镜系统-200610114132.2
  • 徐金杰;江雷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2006-10-30 - 2008-05-07 - G01N13/14
  • 本发明涉及微区稳态/瞬态光电检测与扫描成像的近场光学显微镜系统。采用近场光学与原子力形貌同时成像的SNOM,并以表面蒸镀金得到的导电性SNOM探针或者在导电性SNOM探针上再镀绝缘层分别作为光电流或者光电压信号检测以及近场扫描的探针。稳态光电检测以斩波器调制的连续激光作为SNOM的光源,以锁相放大器检测光电信号;瞬态光电检测以纳秒脉冲激光器作为SNOM的光源,采用快速门积分与Boxcar(矩形波串)平均器检测瞬态光电信号。整合SNOM的控制程序以及锁相放大器和快速门积分与Boxcar平均器的控制与数据采集程序,实现了近场下的稳态/瞬态光电响应、表面原子力形貌与近场光学/光谱同时成像。
  • 结合磁镊观测生物大分子的全反射近场显微镜-200710065562.4
  • 孙志强;翟永亮;王鹏业;窦硕星;谢平;王渭池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2007-04-16 - 2007-09-26 - G01N13/14
  • 本发明涉及一种观测生物大分子的全反射近场显微镜,包括:显微镜成像系统、微量加样器、中央处理系统、磁镊样品控制台、样品反应槽。磁镊样品控制台包括主样品台、滑块、磁镊、滑块控制柄、滑轴、中间凹槽。磁镊固定于滑块上,可沿着滑轴的x轴轴向移动,其间的距离通过滑块控制柄控制,主样品台上装有磁镊和磁镊控制装置,其中间凹槽用来固定样品反应槽,样品反应槽为设置在磁镊上方的透明密闭系统,两端开有孔供样品进出,内部的生物大分子的一端连到槽内的上表面,另一端连有一顺磁性小球,磁球的上下位置可由磁镊控制;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可对生物单分子进行研究,该显微镜不但可以保持很高的测量精确度而且能控制施加到单分子上的力的大小。
  • 高密度光栅偏振相关自成像的探测装置-200620041241.1
  • 周常河;陆云清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2006-04-21 - 2007-06-13 - G01N13/14
  • 一种高密度光栅偏振相关自成像的探测装置,包括一激光器,沿该激光器出射的激光束方向依次设1/4波片、偏振片、高密度光栅和头部开口的光纤探针,该高密度光栅放在微动平台上,该微动平台由计算机精确控制在激光束方向的移动,所述的光纤探针由压电陶瓷管驱动进行扫描,所述的光纤探针的尾部经光电探测器与计算机相连。本实用新型可检测高密度光栅在不同偏振态入射光下的自成像效应,测量精度高。
  • 光波导装置-200580018973.7
  • 田中嘉津夫;田中雅宏 - 国立大学法人岐阜大学
  • 2005-06-10 - 2007-05-16 - G01N13/14
  • 在由作为等离激元活性介质的银(Ag)构成的装置本体12上贯穿形成有光波导路径14,将光射入该光波导路径14后,在该光波导路径14(包含微小开口16)的划定面55上产生表面等离激元。因此,在光波导路径14内传输的光的强度,随着该光向微小开口16传输而变强。另外,第一凸片13a的前端由于比第二凸片13b的前端52突出,所以在凸部13的前端部,所述光基于该前端部的电场强度的分布,在第一凸片13a附近聚光。因此,从微小开口16渗出的光在偏振方向上的扩散被抑制。从而通过光波导路径14传输的光不会引起扩散的增大,且维持良好的S/N比,可以采用低成本来增强光强度。
  • 高密度光栅偏振相关自成像的探测方法和装置-200610025925.7
  • 周常河;陆云清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2006-04-21 - 2006-11-08 - G01N13/14
  • 一种高密度光栅偏振相关自成像的探测方法和装置,本发明方法的核心是利用一片1/4波片和一片偏振片精确控制入射光的偏振态,将光栅放在微动平台上,精确控制其位置,然后用纳米开口的光纤扫描不同偏振入射光下的泰伯像,再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即可获得高密度光栅的偏振相关自成像。其装置包括一激光器,沿该激光器出射的激光束方向依次设1/4波片、偏振片、高密度光栅和头部开口的光纤探针,该高密度光栅放在微动平台上,该微动平台由计算机精确控制在激光束方向的移动,所述的光纤探针由压电陶瓷管驱动进行扫描,所述的光纤探针的尾部经光电探测器与计算机相连。本发明可检测高密度光栅在不同偏振态入射光下的自成像效应,测量精度高。
  • 一种品质因数可控的切变力检测控制装置-200510055889.4
  • 商广义;杨德亮;季恒星;万立骏;白春礼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2005-03-17 - 2006-09-20 - G01N13/14
  • 一种品质因数可控的切变力检测控制装置,非对称压电双晶片一端固定在压电陶瓷块上形成悬臂梁结构,探针沿该压电双晶片的长度方向粘接在其表面上。压电陶瓷块用于驱动压电双晶片在其共振频率上并带动探针振动,压电双晶片由于压电效应同时产生压电电压。将该压电信号经放大送入Q-值控制(包括增益和相位调节)电路,并与原有驱动信号相加同时驱动压电陶瓷块,实现Q-值在100~1000范围内的控制。当光纤探针受到探针和样品之间切变力的作用时,压电双晶片的共振振幅和相位发生变化,进而使压电电压发生变化,将这一变化作为反馈信号送入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反馈控制电路就可实现探针与样品间距的控制。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