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并综合型总线系统及其数据传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09831.0 | 申请日: | 2006-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818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8-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凤阁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吉东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串并综合型总线系统及其数据传送方法,它涉及一种应用于数控系统的串并综合型总线系统及其数据传送方法,它解决了现有的数控系统中由于主机采用并行通信而无法实现与远距离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问题。本发明具有一个将主设备的并行接口转换为符合串行标准接口的接口转换电路(3-2),它包括数据输入接口(A)、数据输入接口(B)和地址输出接口(C);本发明的总线系统利用由主设备(1)提供的控制信号输出端(ID)能够对总线上的从设备进行自动地址配置。本发明的串并综合型总线既具有并行通信方式的快速性,同时延长了总线的传输距离。本发明的总线系统尤其适用于基于PC机的数控系统(CNC),使CNC可以通过PC机的通用并行总线扩展槽来扩展控制外部设备的能力。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总线 系统 及其 数据 传送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串并综合型总线系统,所述串并综合型总线系统包括一个含有并行总线接口的主设备(1)和至少一个从设备(2),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并综合型总线系统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主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从设备的总线电缆(3-1)和一个接口转换电路(3-2),所述接口转换电路(3-2)包括一个用于将所述主设备(1)输出的符合并行接口标准信号转换为符合串行接口标准的差分信号的数据输出接口(A)、一个用于将总线上所述从设备(2)输出的符合串行接口标准的差分信号转换为符合并行接口标准信号的数据输入接口(B)、一个用于将所述主设备(1)输出的符合并行接口标准的信号转换为符合串行接口标准信号的地址输出接口(C)、一个参考地输出端、一个控制信号输出端(ID);所述串并综合型总线系统中的从设备(2)都设置有左右两个与上述接口电路的输出端相匹配的连接器,即所述左连接器(2-1)分别设置有多个数据输入端、多个数据输出端、多个地址输入端、参考地端、控制输入端(IDI),所述右连接器(2-2)分别设置有多个数据输入端、多个数据输出端、多个地址输入端、参考地端和控制输出端(IDO),所述主设备(1)上的接口转换电路(3-2)的数据输出接口(A)的多个输出端与第一个从设备(2)的左连接器(2-1)的多个数据输入端通过总线电缆(3-1)相连,所述主设备(1)上的数据输入接口(B)的多个输入端与第一个从设备(2)的左连接器(2-1)的多个数据输出端通过总线电缆(3-1)相连,所述主设备(1)上的地址输出接口(C)与第一个从设备(2)的左连接器(2-1)的多个地址输入端通过总线电缆(3-1)相连,所述主设备(1)上的参考地输出端与第一个从设备(2)的左连接器(2-1)的参考地端通过总线电缆(3-1)相连,所述主设备(1)上的输出端(ID)与第一个从设备(2)的左连接器(2-1)的控制输入端(IDI)通过总线电缆(3-1)相连,所述第一个从设备(2)的右连接器(2-2)的多个数据输入端、多个数据输出端、多个地址输入端、参考地端和控制输出端(IDO)分别与第二个从设备(2)的左连接器(2-1)的多个数据输入端、多个数据输出端、多个地址输入端、参考地端和控制输入端(IDI)通过总线电缆(3-1)相连,第二个从设备(2)的右连接器(2-2)的多个数据输入端、多个数据输出端、多个地址输入端、参考地端和控制输出端(IDO)分别与下一个从设备(2)的左连接器(2-1)的多个数据输入端、多个数据输出端、多个地址输入端、参考地端和控制输入端(IDI)通过总线电缆(3-1)相连,最后一个从设备(2)的右连接器(2-2)与终端连接器相连,在每个从设备(2)的内部左连接器(2-1)的多个数据输入端、多个数据输出端、多个地址输入端和参考地端分别与右连接器(2-2)的多个数据输入端、多个数据输出端、多个地址输入端和参考地端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0983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