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滚动牵引的行星传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580031624.9 申请日: 2005-07-19
公开(公告)号: CN101076681A 公开(公告)日: 2007-11-21
发明(设计)人: D·C·米勒;R·A·史密森 申请(专利权)人: 瀑溪技术公司
主分类号: F16H15/48 分类号: F16H15/48;F16H57/08;F16H13/14
代理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朱德强
地址: 美国加*** 国省代码: 美国;US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牵引传动系统,其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绕纵轴线旋转的惰轮(110),多个可旋转的且通常为盘形的行星辊(300),每一行星辊具有内接触表面(310)、外壳接触表面(315)和惰轮接触表面(320),所述内接触表面具有第一直径,所述外壳接触表面具有第二直径以及所述惰轮接触表面具有第三直径,行星辊围绕惰轮分布且每一行星辊与惰轮在其相应的惰轮接触表面接触。该实施例的牵引传动系统还包括可绕纵轴线旋转并适于接触每一行星辊的外壳接触表面的内环(400)。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辊的内接触表面仅接触内环,每一辊的外壳接触表面仅接触外壳环,每一辊的惰轮接触表面仅接触惰轮。
搜索关键词: 滚动 牵引 行星 传动
【主权项】:
1.一种牵引传动系统,包括:通常为管状的、围绕纵轴线旋转的惰轮;多个可旋转并且通常为盘形的行星辊,每一行星辊具有第一接触表面、第二接触表面和第三接触表面,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具有第一直径,所述第二接触表面具有第二直径以及所述第三接触表面具有第三直径,行星辊围绕惰轮分布且每一行星辊与惰轮在其相应的第三接触表面接触;可绕纵轴线旋转并适于接触每一行星辊的第一接触表面的内环;和适于接触每一行星辊的第二接触表面的外壳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瀑溪技术公司,未经瀑溪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80031624.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无自旋单环盘式无级变速单元-201610929317.2
  • 李青涛;王霜;廖敏;梁剑;卢劲竹;何江波;陈华;李超 - 西华大学
  • 2016-10-31 - 2023-08-15 - F16H15/4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自旋单环盘式无级变速单元,旨在提供一种在变速比范围内均能避免自旋效率损失的无级变速单元。其技术要点是:变速单元由输入环盘、输入轴、输出环盘、输出轴组成,动力由输入轴输入,途径输入环盘、输出环盘,最终由输出轴输出。输出环盘母线是一种特殊的曲线,输入轴与输出轴呈一定角度交错布置,夹角在调速过程中保持不变。调速时输入环盘与输入轴沿着输出环盘母线的形状做仿形运动,并且始终保持输入环盘与输出环盘压紧并接触。
  • 采用单行星排的牵引式辊轮型增速机构-202221747162.8
  • 杨华英;蒋祥湧;上官炫 - 福州市虚谷技术有限公司
  • 2022-07-06 - 2022-12-06 - F16H15/48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单行星排的牵引式辊轮型增速机构,其包括:环构件、行星轮分总成和内传动部,所述环构件的输出端和行星轮分总成的输入端相配合;所述内传动部与行星轮分总成相连接,行星轮分总成传递的正压力为内传动部提供径向上的支撑力,有效地将内传动部固定在行星轮分总成的相应轴线上;本实用新型能保证摩擦力足够的同时,缩短了辊轮长度,使得增速机构的结构紧凑;具有鼓形型线的辊轮配合具有凹形型线的内传动部和摩擦环,使得润滑时,易形成油膜,高速状态下油膜不易流失,保持足够的油膜厚度。
  • 一种同轴摩擦变速器-202210846406.6
  • 姜佳玲;夏孟秋;曾景慧 - 深圳市赫牌实业有限公司
  • 2022-07-19 - 2022-11-04 - F16H15/4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轴摩擦变速器,包括壳体组件、传动星轮组件、卡扣架组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摩擦传递动力,加工方便,且粗糙面接触增大了摩擦系数,使传递的扭力增高,并且巧妙使用扣架,扣架不但能起到的固定作用,并且产生一个向上拉力使得扣架之间形成一定的压强,最终使得行星轮之间摩擦转动,以摩擦力无节点控制相对更加精确;且因为缺少齿轮雕刻加工难度降低、材料范围更宽、工艺更简单。
  • 一种无自旋单环盘式无级变速单元-201621154252.0
  • 李青涛;王霜;廖敏;梁剑;卢劲竹;何江波;陈华;李超 - 西华大学
  • 2016-10-31 - 2017-09-08 - F16H15/48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自旋单环盘式无级变速单元,旨在提供一种在变速比范围内均能避免自旋效率损失的无级变速单元。其技术要点是变速单元由输入环盘、输入轴、输出环盘、输出轴组成,动力由输入轴输入,途径输入环盘、输出环盘,最终由输出轴输出。输出环盘母线是一种特殊的曲线,输入轴与输出轴呈一定角度交错布置,夹角在调速过程中保持不变。调速时输入环盘与输入轴沿着输出环盘母线的形状做仿形运动,并且始终保持输入环盘与输出环盘压紧并接触。
  • 具有连续式或无限式无级变速机构驱动件的变速器-201380056896.9
  • J·F·齐奇;K·E·库珀 - 德纳有限公司
  • 2013-09-03 - 2015-07-08 - F16H15/48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器,其具有变速机构驱动件,变速机构驱动件设置为连续式无级变速操作模式或者无限式无级变速操作模式,能够具有较宽传动比范围并且能够传输大量动力。无级变速器包括三个离合器、三个接地离合器或制动器,和变速机构,变速机构包括安置于第一驱动圈与第二驱动圈之间的多个倾斜变速机构球,无级变速器在动力被输入到行星架组件时允许单个变速机构充当无限式无级变速器并且当动力通过第一圈组件输入时充当无限式无级变速器。某些实施例包括差速器,其允许围绕变速机构的并联动力路径以改进变速机构扭矩能力和直接驱动模式以改进变速机构的效率。
  • 纵轴式行星摩擦机械无级变速器及一种齿圈-201410758403.2
  • 夏兴旺 - 夏兴旺
  • 2014-11-28 - 2015-03-25 - F16H15/48
  • 一种纵轴式行星摩擦机械无级变速器及一种齿圈。该变速器行星轴(5)纵向布置,即行星轴(5)的轴心线与太阳摩擦轮(3)的轴心线垂直;太阳摩擦轮(3)和行星摩擦轮(4)可轴向移动;行星摩擦轮(4)的接触面由椭球面和顶端平面(12)构成,太阳摩擦轮(3)的接触面由椭球面和底端柱面(13)构成;行星架(6)和齿圈(8)两个自由度,一个自由度与输出装置连接,一个自由度与变速器壳(1)连接。太阳摩擦轮(3)处于行星摩擦轮(4)的轴心位置时,行星摩擦轮(4)只进行公转。该变速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变速范围大、传动效率高。一种齿圈,具有侧齿,能够在不影响运转的情况下,对与该齿圈侧齿齿合的齿轮进行轴向移动。
  • 改变速比的新方法-201110384116.6
  • 于杰;于泓 - 于杰;于泓
  • 2011-11-28 - 2013-06-05 - F16H15/48
  • 改变速比的新方法涉及一种通过机械系统改变速的新方法。本方法为解决传统用齿轮改变速比径向分力大、重合度小、大速比一级变速齿轮的干涉、变速机构体积大的问题。改变速比的新方法通过槽轮、内槽轮、输出盘、扭矩传递销、浮动圈、外浮动图、卸载圈、滚轴、槽圈、壳体组成的系统中的槽圈,槽上的曲线解决了运动中干涉并得到比公知的变速方法高出数十倍的重合度。通过内、外浮动圈、卸载图解决了滚轴作用力的全卸载。通过槽轮、内槽轮槽的小压力角小甚至是零压力角,使支撑在支撑套上的槽轮、内槽轮作用于输入轴上的力很小甚至是不受力。
  • 变速比装置-201120480929.0
  • 于杰;于泓 - 于杰;于泓
  • 2011-11-28 - 2013-02-06 - F16H15/48
  • 变速比装置涉及一种通过机械系统改变速的新方法。本方法为解决传统用齿轮改变速比径向分力大、重合度小、大速比一级变速齿轮的干涉、变速机构体积大的问题。变速比装置通过槽轮、内槽轮、输出盘、扭矩传递销、浮动圈、外浮动圈、卸载圈、滚轴、槽圈、壳体组成的系统中的槽圈,槽上的曲线解决了运动中干涉并得到比公知的变速方法高出数十倍的重合度。通过内、外浮动圈解决了滚轴作用力的全卸载。通过槽轮、内槽轮槽的小压力角甚至是零压力角使支撑在支撑套上的槽轮、内槽作用于输入轴上的力很小甚至是不受力。
  • 一种圆锥面摩擦差动变速器-201220018773.9
  • 王爱林;李慧;汪久根 - 浙江大学
  • 2012-01-16 - 2012-09-05 - F16H15/48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锥面摩擦差动变速器。壳体内装有圆锥体太阳轮、三个相同的圆锥体行星轮、转臂轴和外圈,转臂轴一端装在壳体一端的轴承孔内,另一端设有U转臂,传动轴一端装在U转臂一端和壳体另一端的轴承孔内,位于U转臂内的传动轴另一端装有圆锥体太阳轮,U转臂等分的三根转臂轴两端分别装在U转臂的轴承孔内,每根转臂轴上装有圆锥体行星轮,它与外圈内圆锥孔和圆锥体太阳轮摩擦传动,外圈固定在壳体上,三个圆锥体行星轮绕各自的轴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轮公转,传动轴与转臂轴同轴安装。本实用新型通过摩擦传递动力,加工方便,且圆锥面接触增大了当量摩擦系数,使传递的扭矩增高。当接触面磨损后,通过轴向平移行星轮补偿磨损。
  • 一种圆锥面摩擦行星变速器-201220018381.2
  • 王爱林;李慧;汪久根 - 浙江大学
  • 2012-01-16 - 2012-09-05 - F16H15/48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锥面摩擦行星变速器。壳体内装有圆锥体太阳轮、三个相同的圆锥体行星轮、转臂轴和外圈,转臂轴一端装在壳体一端的轴承孔内,另一端设有U转臂,传动轴一端装在U转臂一端和壳体另一端的轴承孔内,位于U转臂内的传动轴另一端装有圆锥体太阳轮,U转臂等分的三根转臂轴两端分别装在U转臂的轴承孔内,每根转臂轴上装有圆锥体行星轮,它与外圈内圆锥孔和圆锥体太阳轮摩擦传动,外圈连同壳体固定在基座上,三个圆锥体行星轮绕各自的轴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轮公转,传动轴与转臂轴同轴安装。本实用新型通过摩擦传递动力,加工方便,且圆锥面接触增大了当量摩擦系数,使传递的扭矩增高。当接触面磨损后,通过轴向平移行星轮补偿磨损。
  • 圆锥面摩擦行星变速器-201210012683.3
  • 王爱林;李慧;汪久根 - 浙江大学
  • 2012-01-16 - 2012-07-11 - F16H15/4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锥面摩擦行星变速器。壳体内装有圆锥体太阳轮、三个相同的圆锥体行星轮、转臂轴和外圈,转臂轴一端装在壳体一端的轴承孔内,另一端设有U转臂,传动轴一端装在U转臂一端和壳体另一端的轴承孔内,位于U转臂内的传动轴另一端装有圆锥体太阳轮,U转臂等分的三根转臂轴两端分别装在U转臂的轴承孔内,每根转臂轴上装有圆锥体行星轮,它与外圈内圆锥孔和圆锥体太阳轮摩擦传动,外圈连同壳体固定在基座上,三个圆锥体行星轮绕各自的轴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轮公转,传动轴与转臂轴同轴安装。本发明通过摩擦传递动力,加工方便,且圆锥面接触增大了当量摩擦系数,使传递的扭矩增高。当接触面磨损后,通过轴向平移行星轮补偿磨损。
  • 变速组合轴承-201020592003.6
  • 童楚春;孙捷;郭昆峰;刘刚 - 上海特安一凯轴承有限公司
  • 2010-11-04 - 2011-05-18 - F16H15/48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变速组合轴承,其特征在于:使用两级或两级以上的轴承,前一级轴承的保持架是后一级轴承的外圈或内圈,或者前一级轴承的外圈或内圈是后一级轴承的保持架。本实用新型变速组合轴承结构简单,降低传动系统的体积和成本,大幅度的降低传动过程的噪音和变速过程的能源消耗。
  • 新型传动变速机构-200720116706.X
  • 朱延春;马安平 - 哈尔滨光宇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 2007-08-06 - 2008-08-06 - F16H15/48
  • 新型传动变速机构,相比较于啮合传动,啮合传动主动轴线性过细,啮合传动时开齿数较少达不到理想啮合传动效果。新型传动变速机构,其组成包括:主动轴(1),所述的主动轴通过摩擦接合连接从动轮(2),所述的从动轮通过摩擦接合连接外轮(3)。本产品用于高速转动轴为增大转矩和转速适配,进行变速传动。
  • 滚动牵引的行星传动-200580031624.9
  • D·C·米勒;R·A·史密森 - 瀑溪技术公司
  • 2005-07-19 - 2007-11-21 - F16H15/48
  • 一种牵引传动系统,其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绕纵轴线旋转的惰轮(110),多个可旋转的且通常为盘形的行星辊(300),每一行星辊具有内接触表面(310)、外壳接触表面(315)和惰轮接触表面(320),所述内接触表面具有第一直径,所述外壳接触表面具有第二直径以及所述惰轮接触表面具有第三直径,行星辊围绕惰轮分布且每一行星辊与惰轮在其相应的惰轮接触表面接触。该实施例的牵引传动系统还包括可绕纵轴线旋转并适于接触每一行星辊的外壳接触表面的内环(400)。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辊的内接触表面仅接触内环,每一辊的外壳接触表面仅接触外壳环,每一辊的惰轮接触表面仅接触惰轮。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