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改进流动性和改进脱模性的热塑性模塑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26566.0 | 申请日: | 2005-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01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7-18 |
发明(设计)人: | M·斯托克;B·布鲁赫曼;A·艾佩尔;N·尼森尔;G·E·麦基;M·韦伯;A·戈特沙尔克;S·里歇斯;J-F·斯顿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斯福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33/12 | 分类号: | C08L33/12;C08L25/12;C08L51/04;C08L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金辉;李小梅 |
地址: | 德国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热塑性模塑物质,其包含由以下组分组成的混合物:(A)基于组分(A)、(B)、(C)和(D)的总量为30-68.99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B)基于组分(A)、(B)、(C)和(D)的总量为30-68.99重量%的通过聚合乙烯基芳族单体和乙烯基氰而获得的共聚物;(C)基于组分(A)、(B)、(C)和(D)的总量为1-39.99重量%的接枝共聚物,该接枝共聚物由以下组分获得:(C1)基于(C)为60-90重量%的通过聚合1,3-二烯和乙烯基芳族单体而获得的核,(C2)基于(C)为5-20重量%的通过聚合乙烯基芳族单体、甲基丙烯酸C1-C8烷基酯和交联单体而获得的第一接枝壳,(C3)基于(C)为5-20重量%的由(甲基)丙烯酸C1-C8烷基酯聚合物组成的第二接枝壳,前提条件是(C2)与(C3)的重量比在2∶1-1∶2范围内;和(D)基于组分(A)、(B)、(C)和(D)的总量为0.01-39重量%的至少一种高度支化或高支化聚合物,该聚合物选自:(D1)高度支化或高支化聚碳酸酯,和(D2)Ax+By型的高度支化或高支化聚酯,其中x是至少1.1和y是至少2.1。本发明还涉及制备这些热塑性模塑组合物的方法,涉及它们的用途,涉及可从它们获得的成形体、纤维、膜和泡沫体,以及涉及热塑性模塑组合物用的脱模剂。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改进 流动性 脱模 塑性 组合 | ||
【主权项】:
1.一种热塑性模塑组合物,其包含由以下组分组成的混合物:(A)基于组分(A)、(B)、(C)和(D)的总量为30-68.99重量%的可通过一种混合物的聚合反应获得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该混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A1)基于(A)为90-10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A2)基于(A)为0-10重量%的丙烯酸C1-C8烷基酯,和(B)基于组分(A)、(B)、(C)和(D)的总量为30-68.99重量%的可通过一种混合物的聚合反应获得的共聚物,该混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B1)基于(B)为75-88重量%的乙烯基芳族单体,和(B2)基于(B)为12-25重量%的乙烯基氰,和(C)基于组分(A)、(B)、(C)和(D)的总量为1-39.99重量%的接枝共聚物,该接枝共聚物可由以下组分获得:(C1)基于(C)为60-90重量%的可通过一种单体混合物的聚合反应获得的核,该单体混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C11)基于(C1)为65-90重量%的1,3-二烯,和(C12)基于(C1)为10-35重量%的乙烯基芳族单体,和(C2)基于(C)为5-20重量%的可通过一种单体混合物的聚合反应获得的第一接枝壳,该单体混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C21)基于(C2)为30-60重量%的乙烯基芳族单体,(C22)基于(C2)为40-7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C1-C8烷基酯,和(C23)基于(C2)为0-3重量%的交联单体,和(C3)基于(C)为5-20重量%的可通过一种单体混合物的聚合反应获得的第二接枝壳,该单体混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C31)基于(C3)为70-98重量%的甲基丙烯酸C1-C8烷基酯,和(C32)基于(C3)为2-30重量%的丙烯酸C1-C8烷基酯,前提条件是(C2)与(C3)的重量比在2∶1-1∶2范围内,和(D)基于组分(A)、(B)、(C)和(D)的总量为0.01-39重量%的至少一种高度支化或高支化聚合物,该聚合物选自:(D1)高度支化或高支化聚碳酸酯,和(D2)Ax+By型的高度支化或高支化聚酯,其中x是至少1.1和y是至少2.1,和(E)如果合适的话,基于组分(A)、(B)、(C)和(D)的总量至多20重量%的常规添加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斯福股份公司,未经巴斯福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8002656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