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面双栅极半导体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16796.9 | 申请日: | 2005-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957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5-02 |
发明(设计)人: | J·罗;Y·波诺马雷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1/336;H01L29/423;H01L21/76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雪梅;王忠忠 |
地址: | 荷兰艾***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提供了一种制造双栅极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中在硅本体(16)的第一表面(14)的一部分上形成第一栅极(12)之后,但是在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硅本体的第二表面(44)上形成第二栅极(52)之前,执行源极和漏极接触区(34、36)的硅化。第一栅极(12)用作掩膜,以确保硅化的源极和漏极接触区与硅沟道(18)对准。而且,通过在制造早期阶段执行硅化,用于第二栅极的材料的选择不受任何高温工艺的限制。有利地,由硅化导致的硅本体的第二表面处的材料属性的差异,使得第二栅极能够在硅化物源极和漏极接触区之间横向对准。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栅极 半导体器件 | ||
【主权项】:
1.一种制造双栅极半导体器件的方法,该半导体器件具有硅本体(16),该硅本体包括沟道(18)以及由所述沟道横向隔开的源极接触区和漏极接触区,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在硅本体的第一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第一栅极(12),由此在第一栅极下面的硅本体(16)中确定沟道(18);-使未被第一栅极覆盖的硅本体的区域硅化,以便确定硅化物源极接触区和漏极接触区(34、36);并且随后-在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硅本体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二栅极(52),其中第二栅极在硅化物源极接触区和漏极接触区之间横向对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80016796.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