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栅双沟道结构的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无效
申请号: | 200410010983.3 | 申请日: | 2004-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595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5-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杰;张彤;李传南;赵毅;侯晶莹;刘式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景林 |
地址: | 130023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多栅双沟道结构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由绝缘基底(1)、SiO2缓冲层(51)、栅电极绝缘层(53)、在栅电极绝缘层(53)内的两个顶栅电极(24)、漏区(3)、源区(4)组成,SiO2缓冲层(51)上还生长有一层栅电极绝缘层(52),在栅电极绝缘层(52)内有底栅电极(23),底栅电极(23)与顶栅电极(24)通过栅电极连接孔(25)连接;在栅电极绝缘层(52)上生长有多晶硅薄膜形成的沟道(6)。本发明的TFT器件与在同样条件下制备的TFT有着同量级关态漏电流的同时,具有开态电流增加一倍、相同宽长比TFT驱动负载能力增大、提供同样电流在集成矩阵中占更小面积、有效提高开口率等优良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多栅双 沟道 结构 多晶 薄膜晶体管 | ||
【主权项】:
1、多栅双沟道结构的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由绝缘材料基底(1)、在基底上顺次生长的SiO2缓冲层(51)、栅电极绝缘层(53)、在栅电极绝缘层(53)内的两个顶栅电极(24)、漏区(3)、源区(4)组成,其特征在于:SiO2缓冲层(51)上生长有一层栅电极绝缘层(52),在栅电极绝缘层(52)内有底栅电极(23),底栅电极(23)与顶栅电极(24)通过栅电极连接孔(25)连接;在栅电极绝缘层(52)上生长有多晶硅薄膜形成的沟道(6);漏区(3)和源区(4)的底部与沟道(6)相接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1098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