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纳米管薄膜微机械红外探测器无效
申请号: | 02114434.6 | 申请日: | 2002-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385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君华;梁晋涛;朱长纯;韩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81B7/02 | 分类号: | B81B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宽光谱响应范围,灵敏度高,成本低,工艺简单的碳纳米管薄膜微机械红外探测器,包括一定基底材料的微机械,拾取电路,微机械谐振器上生长一层碳纳米管薄膜,作为光辐射吸收材料,由于碳纳米管薄膜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系数η可达0.98,从而使其具有高的灵敏度和小的噪声等效功率,以提高该类探测器的探测能力。微谐振器通过MEMS加工工艺制成,可进行批量生产,从而降低器件的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薄膜 微机 红外探测器 | ||
【主权项】:
1、一种碳纳米管薄膜微机械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定基底材料的微机械[1],拾取电路[3],在微机械[1]上生长有碳纳米管薄膜[2];微机械[1]是指微谐振器件,可以是微悬臂梁、微桥和微膜等;微机械谐振器包括基座[4]、辐射窗口[5]、电源[6]、电源连线[7]和电源连线[8]以及输出信号连线[9]和输出信号连线[10];拾取方法可以是电拾取,也可以是光拾取,电拾取一般是利用硅的压阻效应,在硅微谐振器上制作压敏电阻,与设计的检测电路相连,通过器件谐振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化来测试器件的谐振特性;光拾取通常是利用光纤传感器技术实现硅微谐振器的振动测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211443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