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9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MnO/MgO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202010626906.X在审
  • 文衍宣;杨洋;龙云飞;苏静;吕小艳 - 广西大学
  • 2020-07-01 - 2020-11-13 - C01F5/06
  •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MnO/MgO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锰盐和镁盐共同与沉淀剂草酸盐或碳酸盐在水或有机溶剂中于10‑200℃反应0.5‑24h,得到草酸盐或碳酸盐前驱体,其中锰盐和镁盐的总摩尔数与沉淀剂摩尔数的比例为1.1‑2.4;将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中于400‑700℃反应1‑12h得到Mn1‑xMgxO固溶体,其中x=0.0‑0.10;将制备的Mn1‑xMgxO固溶体与粘接剂PPALi和导电剂乙炔黑按照公知的方法制备Mn1‑xMgxO电极片,将Mn1‑XMgxO电极片与锂片或含锂的正极材料组成电池,电池在0.2C的电流下通过电化学锂化/去锂化反应得到MnO/MgO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锂离子电池MnO/MgO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使用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电化学循环性能。
  • 一种锂离子电池mnomgo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CN201510121098.0有效
  • 文衍宣;苏静;梁浩;吕小艳;龙云飞 - 广西大学
  • 2015-03-19 - 2017-02-01 - H01M4/5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前驱体MnCO3将浓度比为11‑2.5的MnSO4和NH4HCO3两种反应溶液分别注入微通道反应器的两个进口,两种溶液在微通道反应器的两个进口的相交节点处进行碰撞并发生快速共沉淀反应,所得反应产物经微通道反应器的出口流出,对反应产物进行收集,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后在水中旋转蒸发,得到MnCO3前驱体;2)制备MnO/C将步骤1)所制备的MnCO3与碳源按质量比为10.15‑0.4进行混合,混合后在温度为400‑600℃的氮气环境下煅烧3‑8小时,得到MnO/C。该制备方法不仅工艺简单,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适合大规模生产,提高了材料的性能。
  • 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碳包覆磷酸锰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201610107150.1在审
  • 苏静;文衍宣;龙云飞;吴织 - 广西大学
  • 2016-02-26 - 2016-06-29 - H01M4/36
  •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碳包覆磷酸锰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上述方法为:将氢氧化锂加入氯化胆碱‑乙二醇离子液体、硫酸锰和磷酸组成的混合液中进行反应,然后固液分离,得到磷酸锰锂前驱体,将上述前驱体与碳源均匀混合,在氮气氛围下焙烧,得到碳包覆磷酸锰锂。氢氧化锂、硫酸锰和磷酸的摩尔比为3:1:1,100‑150℃下反应20‑60分钟,200‑400℃保持焙烧0.5‑2小时,然后升温至450‑650℃保持焙烧3‑7小时,优选在微波下反应。该方法简单环保,易于产业化,所得产品具有较高的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 一种碳包覆磷酸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纳/微结构磷酸锰锂/碳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CN201310059857.6无效
  • 文衍宣;龙云飞;苏静;吕小艳 - 广西大学
  • 2013-04-01 - 2013-06-26 - H01M4/5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微结构磷酸锰锂/碳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将锂化合物、锰化合物、磷化合物、碳源和配位剂溶解或分散到水中,然后在搅拌下用浓硝酸或者浓氨水调节溶液pH值得到溶胶;将得到的溶胶喷雾干燥后得到微米级多孔前驱体粉末;将前驱体粉末在惰性气氛或还原性气氛中热处理后得到纳/微结构磷酸锰锂/碳复合正极材料。本发明采用溶胶-喷雾干燥法既能避免模板法制备纳/微结构电极材料工艺复杂、成本高的不足,又可避免水热法对高压的要求,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根据本方法制备的纳/微结构磷酸锰锂/碳复合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
  • 一种微结构磷酸复合正极材料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从硫化渣同时浸出钴镍工艺-CN201110169935.9无效
  • 粟海锋;李伯骥;文衍宣 - 广西大学
  • 2011-06-23 - 2011-11-02 - C22B7/0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锰矿浸出工艺除重金属硫化渣中同时浸出钴、镍的新方法,属于钴、镍回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基本步骤是:在反应器中加入硫化渣,然后加入硝酸和硫酸的混酸溶液,用水调制矿浆液固比为2∶1~7∶1;在45~100℃温度下搅拌反应20~120分钟得到反应浸出液,钴、镍的浸出率超过90%。本发明的优点是完全湿法浸出,避免了焙烧所带来的高能耗和高污染,浸出工艺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废渣量少,过滤容易。
  • 一种硫化同时浸出工艺
  • [发明专利]一种锰矿的焙烧还原方法-CN201110048693.8无效
  • 文衍宣;粟海锋;吕小艳;杨克迪;龙云飞 - 广西大学
  • 2011-03-01 - 2011-09-07 - C22B1/02
  • 本发明公开一种锰矿的焙烧还原方法,其步骤如下:(1)按锰矿∶还原剂=100∶5~10的一定质量比称取锰矿和还原剂;(2)锰矿和还原剂分别粉碎后混合均匀后焙烧还原;(3)焙烧还原反应在隔绝空气的回转窖中进行,反应结束后冷却得到焙砂;(4)焙砂按公知方法用硫酸浸取、除杂后得硫酸锰溶液,用作生产锰产品的原料。本发明采用农副产品蔗髓和米糠替代煤进行还原锰矿,由焙炒制取硫酸锰溶液可作为生产锰产品的原料,锰的浸出率达95%以上。本方法的还原剂是价格低廉、来源丰富、可再生的农副产物,还原剂用量少、还原反应温度低、锰浸出率高,能降低生产成本。
  • 一种锰矿焙烧还原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酰胺类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CN201010598411.7无效
  • 杨克迪;葛利;王丽君;彭盼;文衍宣;龙云飞 - 广西大学
  • 2010-12-21 - 2011-05-25 - C07D317/6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酰胺类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酰胺类生物碱的名称是N-(2′-羟基-乙基)-N-甲基-3,4-亚甲二氧基-苯基。其提取方法是:将干燥的光轴苎叶蒟粉碎,用溶剂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得浸膏。浸膏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萃取,得到不同极性部位。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进行梯度洗脱,得到各个组分。合并含有目标化合物的各级分,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组成的洗脱剂反复洗脱,然后用石油醚-丙酮重结晶精制,得到本发明化合物。本发明化合物可以应用于制备治疗抑郁症药物。
  • 一种酰胺类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包合态的叶酸/β-环糊精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CN201010545057.1无效
  • 杨克迪;彭盼;葛利;文衍宣;龙云飞;李月娟;龙丽群;宋怡 - 广西大学
  • 2010-11-16 - 2011-04-06 - A61K47/48
  • 本发明公开了包合态的叶酸/β-环糊精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是由β-环糊精与叶酸组成,β-环糊精与叶酸的质量比为4~7∶1。制备方法是,称取β-环糊精和叶酸,加入纯水混合成混悬液或溶液,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反应,反应液静置冷却至固体物充分析出,过滤,过滤后滤饼干燥即得固体包合态的叶酸/β-环糊精组合物。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使叶酸包埋于β-环糊精的筒状空腔结构中,成为叶酸-β-环糊精包合物,其稳定性明显增强,溶解度增大,且其生物活性未受影响,使叶酸这一活性成分可以以包合物的形式直接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中,解决了叶酸稳定性差、水溶性低等缺点。
  • 包合态叶酸环糊精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半氧化锰矿浸出工艺-CN201010226226.5无效
  • 粟海锋;文衍宣 - 广西大学
  • 2010-07-14 - 2010-11-17 - C22B3/08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浸取半氧化锰矿制备硫酸锰溶液的新方法,属于锰矿提取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基本步骤是:将半氧化锰矿粉碎;在反应器中加入木薯酒精废水,然后加入半氧化锰矿和硫酸,用水调制矿浆液固比为3∶1~5∶1;在70~98℃温度下搅拌反应1~6小时得到反应浸出液,锰的浸出率大于90%。本发明的优点是还原剂采用工业废弃物木薯酒精废水,变废为宝,具有环保和经济的双重效益。浸出工艺条件温和、除杂过程简单。
  • 一种氧化锰矿浸出工艺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