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8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层叠线圈部件-CN201910953399.8有效
  • 铃木雄大;小泉和也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2019-10-09 - 2023-04-14 - H01F27/28
  •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杂散电容、高频特性良好且能够得到高阻抗的高频设备用途适用的层叠线圈部件。层叠线圈部件具备:内部导体(1)、内置了内部导体(1)的部件本体(2)、以及在部件本体(2)两端部形成的外部导体(3a、3b)。部件本体具有:主成分由磁性体材料形成并也可以包含非磁性体材料的第1区域(8)、和在第1区域(8)的两端部形成的至少含有非磁性体材料的第2区域(9a、9b),第2区域(9a、9b)形成为,与第1区域(8)相比,非磁性体材料的体积含量相对多,例如体积含量之差为25vol%以上。内部导体(1)的线圈部(4)埋设于第1区域(8)内,第2区域(9a、9b)为外部导体(3a、3b)的侧面折回部(7a、7b)的长度B以上。
  • 层叠线圈部件
  • [发明专利]层叠型线圈部件-CN202080080272.0在审
  • 小泉和也;比留川敦夫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2020-10-28 - 2022-07-08 - H01F17/00
  • 本发明涉及层叠型线圈部件。层叠型线圈部件(1)具备:层叠体(10),层叠多个绝缘层(41)而成,并在内部内置线圈(30);和第一外部电极(21)及第二外部电极(22),与上述线圈(30)电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线圈(30)通过将与上述绝缘层(41)一起层叠的多个线圈导体(31)电连接而形成,上述层叠体(10)具有:在上述第一外部电极(21)和上述第二外部电极(22)对置的方向亦即长度方向上相面对的第一端面(11)及第二端面(12)、在与上述长度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上相面对的第一主面(13)及第二主面(14)、和在与上述长度方向及上述高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相面对的第一侧面(15)及第二侧面(16),上述第二主面(14)是安装面,上述层叠体(10)的层叠方向以及上述线圈(30)的线圈轴是沿着上述长度方向的,上述层叠体(1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亦即长度尺寸L与宽度方向的尺寸亦即宽度尺寸W的关系为L/W<1。
  • 层叠线圈部件
  • [发明专利]电阻元件及其制造方法-CN201711419630.2有效
  • 小泉和也;杉井一星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2017-12-25 - 2020-05-19 - H01F27/245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如下频率特性的元件:在具有噪音成分的特定的高频区域中,实部的电阻成分显示大的值,在信号区的频率区域中,实部的电阻成分和虚部的电抗成分显示小的值。是一种频率依赖型电阻元件,包含由烧结磁性材料构成的坯体和埋设于所述坯体的线圈导体,所述烧结磁性材料由含有Fe、Zn、Ni和Cu的主成分以及含有Co的副成分构成,所述主成分中,Fe的含量换算成Fe2O3为46.79~47.69摩尔%,Zn的含量换算成ZnO为12.60~24.84摩尔%,Ni的含量换算成NiO为19.21~32.36摩尔%,Ni与Zn的所述含量的摩尔比为1-X:X,X为0.28~0.56,相对于将Fe、Zn、Ni和Cu分别换算成Fe2O3、ZnO、NiO和CuO的所述主成分100质量份,所述副成分的Co的含量换算成Co3O4为1.0~10.0质量份。
  • 电阻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车身前部结构-CN201380047955.6有效
  • 杵岛史彦;前田和宏;小泉和也;山下太郎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3-08-26 - 2016-11-16 - B62D25/16
  • 本发明涉及车身前部结构,在应用了车身前部结构(S1)的车辆(10)中,在拱形部(40)的后端部的后侧形成有开口部(48),开口部(48)与空气流道(38)连通并向车辆后侧开放。而且,在车辆(10)行驶时,流入空气流道(38)的空气从车辆前侧向车辆后侧流动并从开口部(48)向车辆后侧排出。即,由于在空气流道(38)内主要产生朝向车辆后侧的气流(B),所以抑制了空气流道(38)内的空气向车轮罩(34)侧吹出。由此,由于抑制了从空气流道(38)经由车轮罩(34)而向车轮罩(3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吹出的气流的产生,所以抑制了在车轮罩(3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流动的行驶风与该气流碰撞的情况。通过以上方式,能够使车辆(10)的操纵稳定性良好。
  • 车身前部结构
  • [发明专利]车轮罩后部结构-CN201480018557.6在审
  • 杵岛史彦;小泉和也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4-03-05 - 2015-11-25 - B62D35/02
  • 在应用了车轮罩后部结构(S1)的车辆(10)中,引导部(30)的上壁(40)的弯曲部(44)在侧面观察时以朝向车辆下侧斜前方鼓出的方式而与排出部(34)连接。而且,由于流通于流道(36)内的空气流(F1)通过附壁作用而沿着上壁(40)流动,因此在沿着弯曲部(44)而流动的空气流(F1)中,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流动分量将增大。因此,从排出部(34)排出的空气流(F1)的风向与流通于车辆(10)的地板下侧空间的空气流(F2)的风向大致一致。由此,能够以抑制了从排出部(34)排出的空气流(F1)的流速的降低的状态,使空气流(F1)与空气流(F2)顺利地汇合。
  • 车轮后部结构
  • [发明专利]车身下部构造-CN201180075287.9有效
  • 杵岛史彦;小泉和也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1-12-07 - 2014-07-30 - B62D25/20
  • 本发明提供车身下部构造,其课题在于确保乘客的脚下空间并且降低地板部。侧部的车身下部构造(10),具备:门槛上部构件(16),其具有:构成门槛(12)的上部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上壁部(16A)、位于相比上述上壁部(16A)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车辆下侧的位置,并且在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内壁部(16B)、以及连结上述上壁部(16A)的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上述内壁部(16B)的上端部的连结壁部(16D);门槛下部构件(18),其构成上述门槛(12)的下部;配线束(28),其沿着上述门槛(1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且至少一部分(28A)在车辆正面视角中位于由上述连结壁部(16D)、上述上壁部(16A)的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长的延长线(16E)以及上述内壁部(16B)的朝车辆上侧延长的延长线(16F)形成的截面内。
  • 车身下部构造
  • [发明专利]车身构造-CN201180045954.9有效
  • 岩本宏明;杵岛史彦;小泉和也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1-09-01 - 2013-05-22 - B62D25/20
  • 提供车身构造,降低成本并提高偏心碰撞时的碰撞性能。车身构造(10)具备: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在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被分割的门槛上部构件(32)及门槛下部构件(34)的门槛(30);在形成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通道部(22)与门槛(30)间的中央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配置于前纵梁(12)的车辆后侧的地板加强件(40);及在门槛(30)与地板加强件(40)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配置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车辆下侧,经凸缘部(63)与门槛下部构件(34)形成一体的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
  • 车身构造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