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3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蓄电池包的配置结构-CN201980056617.6有效
  • 大熊香苗;克里斯多弗·郎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9-07-04 - 2023-09-19 - B60K1/04
  • 在蓄电池包的配置结构中,蓄电池壳体(20)的壳体主体(31)为金属压铸制,因此,通过使从壳体底壁(31a)向上方隆起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31e)和从壳体侧壁(31d)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第二固定部(31g)与壳体主体(31)一体地形成能够削减部件数量、重量,不仅如此,而且能够使具备横梁(31e)及第二固定部(31g)的壳体主体(31)的强度增加来提高耐侧面碰撞性能。另外,从壳体侧壁(31d)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第二固定部(31g)固定于地板框架(15),因此,侧面碰撞的碰撞载荷从地板框架(15)向壳体主体(31)的横梁(31e)直接地传递并被支承,由此,即使通过使地板框架(15)的强度下降来实现轻量化,也能够确保耐侧面碰撞性能。
  • 蓄电池配置结构
  • [发明专利]电动车辆-CN201980056574.1有效
  • 大熊香苗;北野亮;藤井辽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9-06-10 - 2023-05-05 - B60K1/04
  • 蓄电池壳体(31、32)通过将小型的第二蓄电池壳体(32)载置于大型的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前上部而构成,第二蓄电池壳体(32)配置于后部座椅(16)的座椅座垫(16a)的前部下方,在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下表面形成有凹部(33a),该凹部(33a)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供排气通路构件(19)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收容于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蓄电池模块(37)配置于凹部(33a)的左右两侧,收容于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蓄电池模块(45)以使长度方向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将后部座椅(16)配置于尽可能低的位置,从而确保了头上空间。
  • 电动车辆
  • [发明专利]电池外壳的固定结构-CN201910742044.4有效
  • 大熊香苗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9-08-12 - 2023-04-18 - B60K1/04
  • 一种电池外壳的固定结构,电池外壳(31)的朝向车宽度方向外侧的外壳侧壁(31d)具备向车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并固定于车身的至少两个固定部(31g)和形成为与外壳侧壁(31d)对置的面形状并将至少两个固定部(31g)在前后方向连结的连结壁(31h),固定部(31g)及连结壁(31h)与电池外壳(31)一体形成,因此侧面碰撞的碰撞载荷传入电池外壳时由两个固定部(31g)、连结壁(31h)及外壳侧壁(31d)围成的空间被压扁,能够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固定部(31g)及连结壁(31h)与金属压铸件制的电池外壳(31)一体形成,因此不仅能削减部件数量,还能通过固定部及连结壁提高电池外壳的刚性。从而,使电动车辆的电池外壳的强度增加而提高侧面抗碰撞性能。
  • 电池外壳固定结构
  • [发明专利]蓄电池封装体-CN201880090676.0有效
  • 关日出海;大熊香苗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8-03-06 - 2023-04-18 - H01M50/244
  • 将层叠有多个方形单体(14)的单体层叠体(15)收纳在蓄电池壳体(12)的内部的蓄电池封装体(11)具备:端板(20),其配置在单体层叠体(15)的层叠方向一端侧;楔构件(19),其配置在端板(20)的与单体层叠体(15)相反的一侧;以及螺栓(18),其配置在与层叠方向正交的螺栓拧入方向上,来对楔构件(19)朝向蓄电池壳体(12)的底壁(12c)施力,其中,楔构件(19)与端板(20)相互抵接的第一抵接面(19b、20a)由朝着螺栓拧入方向而向螺栓(18)侧倾斜的倾斜面构成,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强力压紧单体层叠体(15)来抑制方形单体(14)的膨胀,而且能够使蓄电池封装体(11)小型轻量化,且提高单位体积的能量密度。
  • 蓄电池封装
  • [实用新型]蓄电装置-CN202220753249.X有效
  • 好永成志;髙井千瑛;大熊香苗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22-03-31 - 2023-02-17 - H01M10/613
  • 本新型的蓄电装置确保导管的前端部与罩盖之间的密封性,并且提升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作业性。本新型的蓄电装置的壳体具有在上方开口的壳体主体、及安装于壳体主体的上部的罩盖21。电池模块储存于壳体内。可挠性导管80b在壳体内导入冷却用气体。在罩盖21设置插通孔23b,所述插通孔23b供导管80b的前端部70b自下而上地插通。导管80b的前端部70b具有:卡合部72,抵接于罩盖21的上表面而与罩盖21卡合;以及密封部77,抵接于罩盖21的下表面而将该下表面与导管80b之间密封。
  • 装置
  • [发明专利]混合动力车辆-CN201910570795.2有效
  • 大熊香苗;克里斯多弗·朗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9-06-27 - 2023-01-06 - B60R16/02
  •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在四轮驱动的电动车辆中高效地配置从蓄电池封装体向搭载于车身后部的第二电动马达供电的第二电力线。蓄电池封装体的壳体前壁的第一连接器经由第一电力线与第一电动马达连接,蓄电池封装体的壳体后壁的第二连接器经由第二电力线与第二电动马达连接,具备配置于蓄电池封装体的后方的燃料箱和设置于从发动机通过蓄电池封装体的车宽方向一侧面并向后方延伸的排气管且在蓄电池封装体的后方以接近燃料箱的方式倾斜的消音器,在沿着上下方向观察时由第二连接器、燃料箱及消音器包围的空间中配置第二电力线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够利用因不能将高温的消音器与燃料箱接近地配置而产生的浪费空间,从而空间效率良好地配置第二电力线。
  • 混合动力车辆
  • [发明专利]车辆用冷却装置-CN202210136761.4在审
  • 好永成志;大熊香苗;小泉贵裕;木村康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22-02-15 - 2022-10-14 - B60K1/04
  •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冷却装置。该车辆用冷却装置具备:管道,其与配置于车辆的发热体连通;开口部,其设置于所述管道,位于配置在底板面板的上方的座椅中的座面部的下方,并且在车室开口;以及风扇,其向所述发热体供给从所述开口部吸入到所述管道的空气,所述开口部位于相对于座椅固定部中的车身前方侧的座椅固定部靠车身后方的位置,该座椅固定部在配置于比所述座面部的前端靠车身后方的状态下将所述座椅固定于所述底板面板。
  • 车辆冷却装置
  • [发明专利]蓄电池封装体的冷却结构-CN201910821123.4有效
  • 大熊香苗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9-08-30 - 2022-09-23 - H01M50/244
  • 一种简化向二层的蓄电池壳体的冷却介质套供给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通路的结构。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壳体底壁被分割成左壳体底壁及右壳体底壁,第一冷却介质套包括形成于左壳体底壁的左第一冷却介质套和形成于右壳体底壁的右第一冷却介质套,左第一冷却介质套的左端和第二冷却介质套的左端利用左冷却介质通路连通,右第一冷却介质套的右端和第二冷却介质套的右端利用右冷却介质通路连通,因此即使在冷却介质套是二层构造且一层的冷却介质套被左右分割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不间断的冷却介质通路连接这些冷却介质套,能够将部件个数抑制在最小限度,使构造简化,并且能够得到较高的冷却性能。
  • 蓄电池封装冷却结构
  • [发明专利]蓄电池封装体的冷却结构-CN201910821065.5有效
  • 大熊香苗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9-08-30 - 2022-07-19 - H01M50/244
  • 一种以最小限度的部件个数来构成二层构造的蓄电池壳体中的、上层的蓄电池壳体的冷却介质套。在叠合在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上侧的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壳体下壁(42a)形成有朝上凹陷的凹部(42b),在凹部(42b)的上表面载置有蓄电池(45),在凹部(42b)的下表面和与其结合的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冷却介质套(47),因此,不仅能够不追加特别的构件地利用现有的第一蓄电池壳体(31)及第二蓄电池壳体(32)来构成冷却介质套(47),而且,即使在万一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套(47)泄漏的情况下,该冷却介质也不会浸入第一蓄电池壳体(31)或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内部。
  • 蓄电池封装冷却结构
  • [实用新型]电池封装体-CN202021879341.8有效
  • 岛崎树;大熊香苗;藤井辽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20-09-01 - 2021-04-23 - H01M50/204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封装体,该电池封装体能够抑制因从排出阀排出的气体而使壳体损坏的情况。电池封装体具备电池和壳体。电池具有排出阀,该排出阀构成为将内部的气体向外部排出。壳体收容所述电池。壳体具有与所述排出阀对置的阀对置部和在所述阀对置部的周围设置的周围部。阀对置部的厚度大于周围部的厚度。
  • 电池封装
  • [发明专利]电源装置及输送设备-CN201710416262.X有效
  • 久米泰尚;大熊香苗;杉立健太;克里斯托弗·郎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7-06-05 - 2020-05-05 - B60L53/22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省略受电部专用的冷却机构的电源装置及输送设备。电源装置(10)具备:电池箱(50),其收容电池模块(21~24)及接线盒(27);受电部(30),其以非接触方式从送电部(T)接受交流;整流器(40),其将受电部所接受的交流转换为直流并输出;交流导线(41),其将受电部与整流器的输入侧连接;以及直流导线(42),其将整流器的输出侧与接线盒(27)连接,其中,受电部(30)经由散热片(33)与电池箱(50)连接,在电池箱上,在与受电部(30)对置的面设有开口部(51a),交流导线(41)、直流导线(42)及整流器中的任一个以通过开口部(51a)的方式配置,电池箱(50)的热容量比受电部的热容量大。
  • 电源装置输送设备
  • [发明专利]车辆用蓄电装置-CN201410204194.7有效
  • 楯雅则;大熊香苗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4-05-14 - 2016-10-19 - B60R16/04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车辆受到后面碰撞时防止蓄电装置的线缆的损伤的车辆用蓄电装置。在车辆的车身后部搭载的封装电池(12)具备:电池模块(20);经由线缆而与电池模块(20)连接的PCU(23);风扇转子(35);对电池模块(20)、PCU(23)及风扇转子(35)进行保持的后部保持构件(16)。当车辆受到后面碰撞时,风扇转子(35)前进而嵌合于后部保持构件(16)的贯通孔(16b),从而能够防止风扇转子(35)按压PCU(23)而使PCU(23)移动的情况。由此,不用设置特别的加强构件,就能够防止因后面碰撞的碰撞载荷,使电池模块(20)及PCU(23)相互发生位置错动而损伤线缆的情况。
  • 车辆用蓄电装置
  • [发明专利]车辆用蓄电装置-CN201410150398.7有效
  • 阿部真史;大熊香苗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4-04-15 - 2014-11-19 - H01M2/10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车辆受到后面碰撞时,防止高电压构件的损伤的车辆用蓄电装置。搭载于车辆的车身后部的封装电池(12)具备:电池模块(20);将电池模块(20)从前后夹着而保持的前部保持构件(15)及后部保持构件(16);支承在后部保持构件(16)的后表面上的单元电压传感器(25)。由于在后部保持构件(16)的后表面上固定罩(26),且在后部保持构件(16)与罩(26)之间配置单元电压传感器(25),因此使后面碰撞的碰撞载荷经由罩(26)而向后部保持构件(16)传递,由此在罩(26)与后部保持构件(16)之间确保对单元电压传感器(25)进行保护的空间,能够防止单元电压传感器(25)的损伤。
  • 车辆用蓄电装置
  • [发明专利]车辆用蓄电装置-CN201410152025.3有效
  • 阿部真史;大熊香苗;楯雅则;山中贵司;藤原秀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4-04-15 - 2014-11-19 - H01M2/10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车辆受到后面碰撞时,防止高电压构件的损伤的车辆用蓄电装置。搭载于在车辆的车身后部形成的凹部内的电池封装体具备电池模块、将电池模块从前后夹着而保持的前部保持构件及后部保持构件、支承于前部保持构件的前表面的接线板。当前部保持构件被在后面碰撞的碰撞载荷的作用下前进的电池模块的框架按压而前进时,支承在前部保持构件的前表面上的接线板可能被夹在前部保持构件的前表面与凹部的前壁之间而发生损伤,但由于具备设置在前部保持构件的前表面上且与凹部的前壁对置的压入构件,且压入构件的前后方向尺寸比接线板的前后方向尺寸大,因此能够使接线板位于通过压入构件与凹部的前壁抵接并撑顶而形成的空间内来防止损伤。
  • 车辆用蓄电装置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