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牙线无效
申请号: | 99811289.5 | 申请日: | 1999-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318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24 |
发明(设计)人: | 爱德华·H·帕克;菲利普·斯威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加拿大吉勒特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C15/04 | 分类号: | A61C15/04;B29C44/3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修哲 |
地址: | 加拿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牙线 | ||
本发明涉及牙线及牙线的制造方法。
牙齿的损坏和牙科病症可能由细菌作用引起,它们是牙齿上形成菌斑和/或牙齿间隙中截留食物碎屑的结果。清除菌斑和截留食物碎屑可以减少龋齿、牙龈炎和口内气味,以及从总体上改进口腔卫生。已发现普通的刷牙不适合清除全部截留的食物碎屑和菌斑。为了保证正确的牙齿卫生,建议使用牙线。
牙线通常具有添加剂,例如香料或颜料。
本发明涉及具有泡沫材料的牙线,这些牙线使用舒适和具有表面组织,可保证使用牙线时良好的清洁。可以相信,如果泡沫材料为开口蜂窝泡沫材料,即泡沫材料中至少泡沫材料表面上一些蜂窝具有开口与泡沫材料表面贯通,以便在表面形成开口空隙,当从牙齿之间拉出牙线时,蜂窝由于牙线的减压而产生轻微的真空,它会吸引被牙线松散而进入蜂窝内的极细的碎屑。此外,在使用牙线时,泡沫材料可以用于传送物质到口腔,例如香料或治疗剂。
优选的牙线由细丝形成和直径为约0.02至0.20inch。细丝希望是共挤压的多组元细丝。此处,“多组元”是指具有两种或更多种组元的细丝;“共挤压”是指至少存在两种组元,它们实质上是具有明显的界面而不相互混合的单独相。这些细丝优选地使用专业技术中所称的“共挤压”工艺成形,但是这里使用的术语“共挤压的多组元”还包括用其它工艺制造的具有上述的结构的细丝。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牙线具有选择的两种或更多种组元,以保证牙线要求的性能,组元之一是泡沫材料。例如,细丝可以具有内芯,以保证牙线的强度,以及外泡沫材料层。泡沫材料层可以改进以保证希望的表面性能,即柔软性或耐磨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牙线具有含添加剂的泡沫材料,添加剂为可从牙线释放出的颜料、香料或治疗剂。某些希望的牙线具有选择组元的组合,以便给予牙线希望的性能,即使面柔软性和组织与良好的拉伸强度相结合。含添加剂的组元可以是水溶性的,以便使添加剂在使用时从牙线中释放出。添加剂可以用各种形式供给,例如显微包套,或被吸收或吸附在另一种添加剂(即特殊的填料)上。添加剂也可以用充填微珠的形式供给,如美国专利No.5,300,290所述,此处列出此公开供参考。
最好,添加剂可以在制造细丝时加入本发明的牙线内,而不是在单独的涂层阶段涂覆添加剂。这样不仅减少了加工工步的数量,同时还降低了添加剂的需要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细丝的制造方法:(a)用两种或更多种聚合物通过多组元模具共挤压形成多组元单丝;以及(b)在共挤压时或之前使一种聚合物泡沫化,以获得带泡沫材料外层的细丝。
再者,本发明提供的使用牙线的方法是在哺乳动物如人的两齿之间插入一定长度的本发明的牙线。
这里使用的术语“牙线”包括牙线、牙带和类似的产品。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可通过附图、下列详细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更清楚,附图中:
图1是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牙线的高度放大的透视图;
图2-2F是具有不同横截面的共挤压多组元细丝径向所取的横剖面图;
图3是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制造共挤压牙线用的挤压系统的示意图;
图3A是适合于图3挤压系统使用的螺旋混合器的示意图;
图4和4A是适合于图3所示挤压机使用的共挤压模具的透视图和侧剖面图。
最佳的牙线是由两种或更多种聚合物组元组成的多组元细丝制成,组元中至少一种是泡沫材料。
如图1所示,最佳的牙线10具有泡沫材料外层12,为牙线提供柔软性和组织。泡沫材料可以是开口蜂窝或封闭蜂窝泡沫材料,它将在下面进一步陈述。牙线10还具有拉伸强度高于泡沫材料的增强芯子14,为牙线提供能经受正常使用的足够的强度。
最佳的牙线具有的拉伸强度按ASTM D210193方法测定至少为2000g,优选地为2200g,以及最优选地至少为260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加拿大吉勒特公司,未经加拿大吉勒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8112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生三维图像的装置
- 下一篇:方向性数字雷达感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