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状电池和电子仪器无效
| 申请号: | 99808556.1 | 申请日: | 1999-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309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22 |
| 发明(设计)人: | 花房洁;石田博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10/00 | 分类号: | H01M10/00;H01M2/02;H01M2/08;H01M2/10;H01M2/20;H04B7/26;H04M1/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天安,杨松龄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电子仪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状电池和电子仪器,特别是和板状电池的包装层压薄膜的活用和电池的电极引线的封止方法有关。
背景技术
图1是表示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能进行电池能量补充或释放的现有薄型板状电池外观的斜视图,图2是沿图1的板状电池的A-A线取得的断面图,图3是表示电池芯部的断面概略图。
图中,81是将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做成薄薄地构成的薄型板状电池,2、3分别是正电极引线和负电极引线、构成板状电池81的输入和输出端子,2aa、3bb分别是内部电池的薄片状正电极和负电极、82是介于薄片状的正电极2aa和负电极3bb之间的隔离物。
而5、9是用于覆盖内部电池的由铝等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箔;4、6、8、10是由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高分子树脂构成的包覆金属箔的高分子树脂,其是因为金属箔5的机械强度较弱而用来增加其强度、防止从外部直接损伤金属箔5;11是将树脂4、6与金属箔5的上下贴紧而构成的1张薄片,是将板状电池81的内部电池蒙上的外皮薄片;12是将树脂8、10与金属箔9的上下贴紧而构成的1张薄片,是将板状电池81的内部电池蒙上的外皮薄片;根据制造方法的不同、外皮薄片11、12可用同一张薄片、将其折回而构成。7是用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的粘接材料,它是用外皮薄片11和外皮薄片12将正极和负极引线2、3夹在中间、通过热融接或者热熔接将这端子部封住而固定正极和负极引线。
如图2所示,板状电池81是内部电池的薄片状正电极2aa和负电极3bb分别与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2a、3b电气连接,又分别与正电极引线2和负电极引线3电气连接后形成电池的输入和输出端子,用外皮薄片11、12包装这些电极引线2、3的周围;用与上述树脂结构不同的另一种树脂、通过热融接或热熔接加以封止。电池引线2、3是厚度较薄的笔直板状。
如图3所示,内部电池81a是借助隔离物82将薄片状正电极2aa和负电极3bb叠层,用电解液充满整个叠层结构并用包装薄膜加以密封而构成。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池的动作。
把载放在电子仪器里的板状电池81的正电极引线和负电极引线2、3与电子仪器相连接,这电子仪器是将各种电子零件构成的电气回路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的,这样,在电子零件间就产生电位差,电流就借助两个电极引线2、3而流动。
这样,以前的板状电池81是用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高分子树脂4、6、8、10,将柔软性良好、气孔少的铝箔构成的金属箔5、9夹在中间的3层构成的铝层压薄膜等外皮薄片11、12包装,而电极引线2、3的端子部用外皮薄片11、12封住,可是电极引线2、3的周围却是用与构成层压薄膜的高分子树脂4、6、8、10不同的另一种粘接材料7、利用热熔接而封止。
由于以前的板状电池81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包装板状电池81的铝层压薄膜内的由面积大的铝薄片构成的金属箔5、9与板状电池81的电极不连接而使电位浮动、从而使电位不稳,由此就有不能将装在铝层压薄膜内的由电池芯构成的内部电池81a和由电池供给电能的电气回路作为电气屏蔽(电磁屏蔽、静电屏蔽)而加以利用的问题。
而且,不管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高分子树脂4、6、8、10是否有介电常数,含有这些物质的铝层压薄膜等的外皮薄片11、12有不能作为1个电容器、天线等电子零件而加以利用的问题。
由于以前的板状电池81必需用与层压薄膜不同的封止用树脂7,因而封止结构复杂;又由于只有封止部分使用上述构成封止用树脂7的粘接材料,因而还有难进行封住的问题。
此外,由于电极引线2、3是薄的笔直板状,因而这些电极引线2、3与层压薄膜构成的外皮薄片11、12的粘接较薄弱,有容易朝电极引线2、3的拔出方向前后松动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板状电池,它是把层压薄膜内的铝等金属箔作为电气屏蔽和天线加以利用,而且将包含具有介电常数的树脂的层压薄膜作为电容等电子零件而加以利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外部端子的机械强度,在将外部端子进行电气连接的同时,使电容器的容量保持一定,将板状电池固定到电子仪器上。
另外,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板状电池,其结构简单、粘接不易脱落、引线不会朝脱出方向前后松动。
发明的公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8085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