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改善钎焊能力的换热器联箱集管块无效
申请号: | 99808212.0 | 申请日: | 199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08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15 |
发明(设计)人: | A·巴尔丹托尼;W·W·卡格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挪威海德罗公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4 | 分类号: | F28F9/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建晖,林长安 |
地址: | 挪威***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改善 钎焊 能力 换热器 联箱集管块 | ||
1.一种与换热器联箱钎焊连接且其纵轴线与联箱纵轴线基本平行的换热器联箱集管块,包括:
与联箱集管块和联箱的纵轴线基本上平行的纵向表面;
联箱集管块的第二表面;
在联箱集管块第二表面上的管孔,管孔用来接纳与联箱集管块连接的跨接管;
在联箱集管块的纵向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突出的肋,在联箱集管块与跨接管和联箱钎焊时,该肋促进向联箱的对流和辐射传热,提高了联箱集管块的加热速率;
环绕管孔的一个扩孔,该扩孔的大小使其适合作为熔化的钎焊金属的一个储槽,用来在管子和管孔钎焊时防止熔化的钎焊金属从管处流出并流向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联箱集管块,还包括与联箱集管块的管孔钎焊连接的跨接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联箱集管块,还包括与联箱集管块钎焊连接的联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联箱集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由挤压到联箱集管块纵向表面上的纵向槽限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联箱集管块,还包括一个用来与联箱配合的、使联箱集管块和联箱连接的安装凸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联箱集管块,其中安装凸缘与集管块的第二表面纵向间隔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联箱集管块,还包括与联箱集管块的安装凸缘钎焊连接的联箱。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联箱集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肋包括从纵向表面突出的若干纵向肋和从第二表面突出的一组侧向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联箱集管块,还包括一个在扩孔内的围绕管孔的环形凸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联箱集管块,还包括与环形凸起钎焊连接的跨接管。
11.一种与跨接管和换热器联箱钎焊连接且其纵轴线与联箱纵轴线基本平行的联箱集管块,包括:
与联箱集管块的纵向表面基本垂直的纵向表面;
与联箱集管块的纵向表面基本垂直的侧端面;
与联箱配合并钎焊的安装凸缘,该安装凸缘与集管块的侧端面纵向间隔开;
在联箱集管块侧端面上的管孔,跨接管插入其中并与管孔钎焊;
从联箱集管块的纵向表面突出的纵向肋和从联箱集管块的侧端面突出的侧向肋,在联箱集管块与跨接管和联箱钎焊的过程中,侧向肋和纵向肋促进向联箱集管块的对流和辐射传热,因此提高了联箱集管块的加热速率;
围绕管孔的一个扩孔,扩孔的大小使其适合作为熔化的钎焊金属的储槽,当将跨接管钎焊到管孔上时能防止钎焊金属从跨接管处流出并流向肋;
在扩孔内围绕管孔的一个环形凸起,该环形凸起的末端不从联箱集管块的侧端面上突出,跨接管被钎焊到环形凸起上。
12.一种将换热器联箱集管块与换热器联箱和跨接管钎焊起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造联箱集管块,该集管块具有一个纵轴线、与联箱集管块的纵轴线基本平行的一个纵向表面、与联箱集管块的纵向表面基本垂直的一个第二表面、在联箱集管块第二表面上的一个管孔、从联箱集管块的纵向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至少一个上突出的肋和围绕管孔的一个扩孔;以及
通过将跨接管插进管孔中并使联箱集管块与联箱配合而将联箱集管块、跨接管和联箱组装起来,使联箱集管块的纵轴线基本上平行于联箱的纵轴线;之后
将联箱集管块与跨接管和联箱钎焊起来,肋能促进向联箱集管块的对流和辐射传热,从而提高联箱集管块的加热速率,扩孔用作熔化的钎焊金属的储存槽并能防止熔化的金属从接管处流出并流向肋。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肋是通过在联箱集管块的纵向表面上挤压沟槽而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联箱集管块还被形成为具有在组装步骤中与联箱配合并在钎焊步骤中钎焊到联箱上的安装凸缘,安装凸缘与联箱集管块的第二表面纵向间隔开。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组装步骤还包括:在钎焊步骤之前将一个钎焊金属环安装在扩孔中使其位于跨接管和集管块之间,在钎焊步骤中,钎焊金属环可以是熔化的钎焊金属的来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挪威海德罗公开有限公司,未经挪威海德罗公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80821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过载继电器的接触机构
- 下一篇:可变盘驱动器柱面记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