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驱动折叠三轮车无效
| 申请号: | 99205907.0 | 申请日: | 1999-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3711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29 |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志民 | 
| 主分类号: | B62K5/02 | 分类号: | B62K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环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皓晨,韩小雷 | 
| 地址: | 30001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折叠 三轮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轮车,特别是一种双驱动折叠三轮车。
目前,由于三轮车以其载人、载货均可,使用方便等特点,受到普通消费者的喜爱,但公知的三轮车体积大、重心高、车速慢、安全系数低,又影响了它的销售量。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驱动折叠三轮车,其体积小车速快,乘座舒适,安全系数高。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双驱动折叠三轮车包括一个做为转向轮的前轮,两个做为驱动轮的后轮,前轮上依次连接有前插、转向架和方向盘,转向架上设有滑座,滑座固定在车架前端,滑座上设有上滑杠和下滑杠,车架上滑座下还设有闸座和闸把,所连接的闸线一直通到后轮处;车架后部通过转轴连接有可折叠的下座及车座靠背,下座上装有弹簧,下座前端设有拉手,在车座靠背下端,即下座的平面上装有软垫;所述左右车架后部均与后轮固定连接,后轮轴上装有飞轮盘,飞轮盘长口内设有拉带,拉带另一端用滞带环固定在加速器上,加速器安装在加速器座上,加速器座固定在摇臂的带有脚蹬的一端,摇臂的另一端固定在车架上的摇臂架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双驱动折叠三轮车还可以包括将下座以前后中心线为中心折叠。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双驱动折叠三轮车还可以包括软式车棚。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双驱动折叠三轮车具有1、低重心防滑防翻,刹车可靠;2、外围双片式车架,安全防撞,能折叠;3、折叠后存放稳定体积小;4、具有宽大的弹簧座垫与靠背,乘座舒适避震性好;5、传动结构简单,修理容易,蹬动省力车速快;6、外形园滑,防碰刮;7、转弯半径小,机动灵活;8、装有车棚防晒,防雨;9、途中停车方便,起动快等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双驱动折叠三轮车车架后部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附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包括前轮);
图3为放大的传动与变速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车架,2为滑座,3为上滑杠,4为下滑杠,5为下座,6为拉手,7为摇臂架,8为摇臂,9为加速器座,10为加速器,11为脚蹬,12为转向架,13为方向盘,14为前插,15为前轮,16为后轮,17为软垫,18为飞轮盘,19为闸座,20为闸把,21为棚架,22为软棚,23为钳形闸,24为闸线,25为端盖,26为簧片,27为拉带,28为滞带环,29为变速杠,30为变速弹簧,31为螺栓,32为后轴,33为加力圈,34为靠背,35为下座拉簧,36为折叠后滑杠位置示意,37为折叠后车体中心线,38为折叠后下座位置示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三轮结构,传动结构为往复式。可折叠的外围式双片对称型车架,车座装有拉簧,车座靠背复有海绵软垫,车架安装有软式车棚。
车架1用钢性材料制造。车架前端制做有滑座2,滑座安装在转向架12上,转向架安装在前插14上,前插下端安装在前轮上。前插立管中固定有方向盘13,转动方向盘即可完成车体在运动中的转向。车架后部装有用转轴联接的可做向上、向后折合运动的下座5,靠背34,下座装有拉簧35若干条,同靠背一起装有软垫17,用来减小行车中人体对车架的冲击力,提高乘座的舒适性能。以下滑杠4为轴心,向前推动转向架使上滑杠3两端对正滑座孔,向上提拉拉手6,使下座与靠背向上,向后折合,带动左右车架沿着上下滑杠向转向架中心移动完成折叠。折叠后,整车体积减少一半,使存放面积小于二轮自行车存放面积。并且折叠后,状态稳定,移动自如,上锁方便。
左右车架后部固定有后轮轴32,后轮轴上安装有后轮16,轴皮上安装有飞轮盘18,飞轮盘长口内安装有拉带27,拉带另一端用滞带环28固定在加速器10上,加速器安装在加速器座9上,加速器座固定在摇臂8上,摇臂安装在摇臂架7上,摇臂架固定在车架上。蹬动摇臂下部脚蹬11,摇臂向前摆动,带动绕在飞轮盘上的拉带,使后轮向前滚动;摇臂向后摆动时松开拉带,拉带在复位簧片26的作用下绕回飞轮盘。装上或取下加力圈33,改变了拉带绕在飞轮盘上的直径,就改变了拉带的拉力作用在后轮上的大小,从而实现了加、减力的作用。改变加速器变速杠位于加速器座上长口的位置,就改变了拉带作用力点在摇臂上的位置,在摇臂运动角度相等的情况下,拉带运动长度产生变化,从而实现变速的功能。加速器的另一作用是摇臂运动中力矩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志民,未经杨志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59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