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管打压自动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01000.4 | 申请日: | 1999-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3875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杜国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国山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18000 辽宁省丹***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打压 自动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检测装置,尤其是指利用水压密封检测原理,对石油钢管进行高压密封自动检测的装置。
石油工业所采用的钢管必须能耐一定压力,使用未经检测且有渗漏的钢管进行采油,将给采油工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所采用的油管打压测试方法是单根钢管的人工测试,每次只能测试一根钢管,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测试钢管时需劳力25名,测试速度常常满足不了石油用管的需求。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只能对一部份钢管进行检测。要想检测每一根钢管就必须采用高效率检测装置,才能满足石油生产和需要。
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管打压自动检测装置,该装置采用微机程序控制,可同时对多根长度不一的钢管,实现从钢管进料开始到检测完毕输出全过程的全自动、全封闭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钢管液压检测装置由进料上丝扣机,钢管液压检测机和卸丝扣卸料机组成,其特征是:进料上丝扣机在位于进料一端安置有输入滚,第一组翻转器和储料架以配合完成进料;储料架后配有第二组翻转器和上丝扣机,使钢管两端分别装上测试头和丝堵;上丝扣机后安置有第三组翻转器,储料架,第四组翻转器,定位滚,第五组翻转器和储料架,使待测钢管完成定位;钢管液压检测机是安置在进料上丝扣机后,由第一运料车,第二运料车,测试台和升降卸料架组成的钢管液压检测机完成钢管注压测压工作;卸丝扣卸料机是由第六组翻转器,卸丝扣机,第七组翻转器,合格钢管输出滚和不合格钢管输出滚组成,最终完成下丝扣,输出已测钢管的工作。
被测钢管是通过进料上丝机的输入滚进入的,第一组翻转器将钢管翻转到储料架上,经程控开关控制,第二组翻转器将钢管翻转到上丝扣机上。上丝扣机接到钢管后,捕捉到钢管两端口,此时液压钳夹紧钢管,上丝扣机由液压马达旋转,将前端测试头,后端丝堵旋合到钢管两端丝扣上,完成进料上丝扣工序。
然后,钢管液压检测机的第三组翻转器将上好测试头和丝堵的钢管翻转到储料架上,第四组翻转器又将钢管从储料架上取下,翻转到定位滚上,钢管定位后,第五组翻转器将钢管从定位滚上取下,送到储料架上,再由第六组翻转器依靠仿形模板一步步将钢管翻转到运料车上。每装上一根钢管,运料车就向前移动一步,运料车装满以后,第一运料车从储料架上移出,同时第二运料车也同步移动,第一、第二运料车分别将待测钢管和已测钢管装卸到测试台上和卸料架上,运料车返回原位置,继续完成下一个循环动作。已测钢管由第七翻转器从升降卸料架上取下,送到卸丝扣机上。卸丝扣机捕捉到钢管两端后,第二液压钳将钢管夹紧,液压马达将钢管两端的测试头和丝堵卸下,两端的翻转器将卸下的测试头和丝堵翻转到前后输送器上通过提升机送回上丝扣机循环使用。测试完毕并卸完丝扣的钢管按合格钢管和不合格钢管再分别由第八组转器和两组输送滚分别输出,完成钢管测试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钢管打压自动检测装置,解决当前人工检测钢管费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弊病,可同时对16-50根,长短分别从6-9米的钢管进行施压26Mpa的密封性检测,每小时可测125-375根钢管,提了工作效率,满足了石油工业的需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钢管打压自动检测装置做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打压自动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打压自动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打压自动检测装置钢管翻转器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打压自动检测装置液压夹紧钳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液压自动检测装置注压测压器侧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液压自动检测装置注压测压器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液压自动检测装置卸丝扣机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打压自动检测装置卸丝扣机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打压自动检测装置测试头返回装置侧视图;
图中:
7输入滚 8第一组翻转器
9储料架 10第二组翻卷器
11上丝扣机 12第三组翻转器
13储料架 14第四组翻转器
15定位滚 16第五组翻转器
17储料架 18夹紧钳
19碰撞开关 20第一运料车
21第二运料车 22测试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国山,未经杜国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10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艾柱灸合罐
- 下一篇:多进制键式机械密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