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跟鞋鞋跟补强座无效
| 申请号: | 98218413.1 | 申请日: | 1998-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34264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13 |
| 发明(设计)人: | 郭成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成昱 |
| 主分类号: | A43B21/00 | 分类号: | A43B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刁玉生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跟鞋 鞋跟 补强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跟鞋鞋跟补强座,该补强座与鞋底牢固结合,可提高鞋跟的结构强度,防止鞋跟折断,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普通高跟鞋的鞋跟没有补强座。图6是普通高跟鞋的鞋底、鞋跟的组合示意图,该鞋底30主要由上底300、中底301与大底302所组成,其中的中底质地较硬,该鞋底前端形成鞋尖部32,自前端向后延伸形成一个向上垫高的弓弯部33,在弓弯部末端连伸一个跟部34,该跟部加装一个支撑用的鞋跟31,由该鞋跟的底端支撑于地面,形成一高跟鞋形态。该鞋底制造组合时,先将鞋跟与中底贴合,并由钉子固定,并于中底的顶面贴覆一层上底300,且于中底的底面贴覆一层大底,再于鞋跟底端覆设一层橡胶垫片36。由于普通高跟鞋的鞋底与鞋跟之间未设补强装置,其鞋跟仅是单纯地靠钉子而与鞋底结合,而钉子的强度极为有限,当鞋跟承受略大的侧向力时,该鞋跟便会折断并脱离鞋底,以致无法继续使用。另外,现今流行的高跟鞋极为讲造形,其鞋跟也都会设计成弯曲变化的造型,而弯曲形状更容易产生折断的现象,故而造成使用上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跟鞋鞋跟补强座,该补强座可有效防止鞋跟折断,提高高跟鞋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跟鞋鞋跟补强座,有一个与鞋底配合的上板部,该上板部上设有数个钉孔,该上板部的前部是弓弯形的补强板,该上板部的后部有一个向下延伸的侧护板,该侧护板的底端水平延伸一个底护板,由所述的上板部、侧护板及底护板围成一与鞋跟形状相配合的容置空间。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鞋跟固定在所述的容置空间内部,将所述的上板部与鞋底固定即可。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鞋跟不易折断,安全性高;其补强座由所述的上板部、侧护板及底护板构成强度极佳的整体结构,可使鞋跟与鞋底牢固结合,从而有效防止鞋跟折断,提高穿著的安全性。
2、补强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所述的补强座可以采用强度较佳的材料一体成型,直接装配于鞋底底部,不仅制造简单,而且能降低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鞋底、鞋跟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鞋底、鞋跟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鞋底、鞋跟组合后的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二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三示意图
图6、是普通高跟鞋的鞋底、鞋跟的组合示意图
参见图1、图2、图3,高跟鞋鞋跟补强座10,有一个与鞋底20配合的上板部11a,该上板部上设有数个钉孔110,该上板部的前部是弓弯形的补强板12a,该上板部的后部有一个向下延伸的侧护板13a,该侧护板的底端水平延伸一个底护板14a,由所述的上板部、侧护板及底护板围成一与鞋跟形状相配合的容置空间15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护板上设有钉孔140,所述的补强座可由强度较佳的材料(如塑钢等材料)制成,由于该补强座的整体结构设计,使鞋跟得以与鞋底稳固有效结合。本实施例组合时,将所述的上板部、补强板涂上粘合剂,置于鞋底的中底201底面,使上板部与中底的后部21粘固,使补强板与中底的弓弯部22粘固,并将鞋跟23置入所述的容置空间内,再自中底后部穿钉,使钉子穿越上板部钉孔而钉入鞋跟,并自底护板的钉孔穿钉,使钉子穿越底护板的钉孔而钉入鞋跟,将所述的补强座与鞋跟钉固成更为牢固的状态,并于中底顶面贴覆上底200,且于中底底面贴一层大底202,再于底护板底面贴一层橡胶垫片17。
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补强板前端连有加长板16,该加长板前端与底护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使该补强板、加长板完全与鞋底的弓弯部配合,此时,加长板、补强板便形成一有效的支撑,可有效取代以往埋设补强条的构造,其中,加长板不延伸至鞋底的鞋尖部24,是为了保持鞋尖部原本可弯折的状态,令使用者能顺利弯脚行走。
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板部的后端有一个向下延伸的侧护板13b,该侧护板的底端水平延伸一个底护板14b,由所述的上板部、侧护板及底护板围成一与鞋跟形状相配合的容置空间15b,也可达到防止鞋跟折断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成昱,未经郭成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84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行车上的儿童座结构
- 下一篇:钩鱼自动扬竿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