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轨车辆的传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17069.6 | 申请日: | 199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347843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10 |
发明(设计)人: | 孟繁英;蔡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精工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J3/04 | 分类号: | B61J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轨 车辆 传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有轨车辆的传送装置,特别是用于矿山生产系统中的罐笼、翻车机、车场等部位的车辆传送。
目前公知的上述场合所使用的车辆传是送装置主要有绳式、链式或销齿式(见轨道车辆的操车装置CN1062698A)推车机,其中销齿式推车机在专利CN1062698A中已有说明,销齿式推车机的结构如专利说明书中所述:一对设置在车辆运行基本轨道内侧的导轨;一列在导轨上运行的销车,销车底部的全长上设置等距的销轴;一个安置在导轨下面,与销齿啮合的齿轮传动机构,由电动机等已知的动力带动,一个在尾端与销车枢轴安装的推爪,在其中部有一碰点,当该碰点碰撞与导轨相对固定的启爪器时使推爪的头部抬起,推爪的尺寸适于在抬起时其头部能与车辆上一固定部件相接触。
销齿式推车机的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有电动机或液压马达等传递给齿轮,由齿轮传递至销车销轴,销轴将动力传递至销车,销车将动力传递至另一个销车,直至最前面靠车辆哪个销车将动力传递给推爪,推爪将动力传递给所推车辆。此种形式克服了绳式及链式推车机的一些缺点,但由于动力传递路线中推爪对销车形成的倾覆力矩及齿轮对销车销轴形成的抬升力(由接触压力角引起,20°压力角时,抬升力为驱动力的34%,例如:推力15000KN,抬升力为5130KN,所以每节销车自重必须大于5130KN。),且无法避免;为了不使销车在这些力的作用下被抬起,甚至脱轨,侧必须将每节销车做的很重,靠重力压迫销车,使其保持在轨道上运行,从而造成此种形式的推车机自重增加;而推车机是一种频繁启动、停止,短行程往复运行的设备,运动质量大势必造成加速、制动困难,冲击增大,设备磨损加大,使用寿命短,设备可靠性降低,维护量大,能量消耗大,运行经济性差,设备自重大,造价增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动质量小,结构更加简单的有轨车辆的传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构造来达到:
在车辆运行轨道内侧设置一滑轨,在滑轨内布置一条组链,组链上设有等距的销轴;在组链上设可抬起、落下的推爪;另设起爪与落爪机构,使推爪在指定位置抬起与落下;在组链的下方安置一链轮,用于驱动组链运动;链轮由电动机或液压马达等驱动。
上述构造的有轨车辆传送装置,为取得更好的使用效果,组链可由多节的刚性链条所组成,组链之间由销轴铰接,每节刚性链条的长度以能顺利通过滑轨接头及滑轨变坡段为原则;在链条两端的两边可安置滑块或滚轮,为组链在滑轨内运行提供导向及减少摩擦力,滑块或滚轮的大小以通过滑轨接头及滑轨变坡段时不卡捌为原则;为减少组链驱动摩擦力和延长使用寿命,组链的销轴上可再设一耐磨套筒。
上述构造的推车机的推爪,一般应设置在组链最前面一节上,为使组链运行更加可靠,可在最前面一节之前设置一导向节,导向节用于引导组链前进,使之在推爪推车形成的力矩作用下能可靠运行。
上述构造的推车机的滑轨,在滑轨相接处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如摇台、罐笼等处,为使组链在通过时更加平稳,可设置一随相接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连续补偿滑轨相对运动造成的缺口的机构,如设一压板,压板一端与缺口一边滑轨铰接而开长孔的另一端与缺口另一边滑轨上的销钉相连接,当滑轨相对运动时,销钉在长孔中滑动,压板始终压在缺口上,起到补偿作用。
上述构造的推车机,为达到其他的功能,如拉车、车辆定位等功能,可通过在组链上合适位置另设拉爪来实现,拉爪结构与推爪相同。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可靠,维护方便。
2、结构重量轻,造价底。
3、能量消耗少,运行经济性好。
4、安装不需地沟,基础费用底。
5、冲击小,工作噪音小。
6、磨损小,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一是本实用新型有轨车辆的传送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其中:1-有轨车辆、2-组链、3-滑块、4-销轴、5-滑轨、6-推爪、7-凸块、8-导向节、9-链轮。
图二是推爪6的剖视图,其中:6.1-推头、6.2-轴、6.3-销轴、6.4-轴、6.5-扇形齿轮、6.6-摆杆、6.7-滚轮、6.8-凸块。
图三是导向节8的俯视图,其中:8.1-销轴、8.2-刚性架、8.3-侧向滚轮、8.4-水平滚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精工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煤精工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70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磁共振成像探头
- 下一篇:改良的轮圈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