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油量校正器无效
| 申请号: | 97214620.2 | 申请日: | 1997-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315319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4-21 |
| 发明(设计)人: | 马元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元康 |
| 主分类号: | F02M33/00 | 分类号: | F02M33/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赛云 |
| 地址: | 315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油 校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油量校正器。
油量校正器(俗称限油器或节油器),主要用于与单缸柴油机配套的节能产品,它具有限制、校正最大供油量、增加扭矩储备及自动加浓起动油量三种功能,在单缸柴油机上安装后,起步、加速、爬坡及超载运行时都不会冒黑烟,并能显著节省燃油,同时可降低加速噪声,减少废气排放污染,减少机械负荷和热负荷,从而提高柴油机的可靠性,并延长使用寿命。原专利号85204821的“柴油机油量校正器”尽管具有不少优点,但由于结构上的原因仍然存在不少缺点;a.柴油机在起动前需作一次起动加浓手续,即将起动加浓手柄旋转90°,若这一动作被遗忘,该柴油机就无法正常起动,这对柴油机用户来说,增加了手续麻烦,很难被用户接受;b.原结构偏心块由紧定螺钉固定,由于柴油机发动后长时间工作在振动工况下,极易造成紧定螺钉松动,松动后的偏心块随同螺钉跌入柴油机内部,导致打碎内部齿轮而发生严重机械事故;c.该油量校正器的校正行程靠偏心块与壳体端面间的间隙来保证,一旦紧定螺钉松动,就无法保证校正行程,再说校正和加浓由同一弹簧实现,更不能起到油量校正和起动加浓作用;d,在柴油机上安装后,由于顶杆长而小,起动加浓手柄又外露较长,极易在运输中碰弯,使顶杆变形卡死,不能起到油量校正与起动加浓作用,失去了安装油量较正器的意义,反而使柴油机无法正常起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简化结构、不存在运输碰弯而卡死、无需手动起动、无松动另件跌落而发生机械事故、保证校正行程、能起到油量校正与起动加浓作用的柴油机油量校正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列方案完成:包含连接在柴油机齿轮室盖孔内并由螺母锁紧的壳体,壳体内设有行程校正的顶杆,设在弹簧座中的弹簧作用在顶杆内端面上,弹簧另一端设有调整预紧力的堵塞,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的顶杆与弹簧座之间留有一定间隙的校正行程δ;所述的弹簧由校正弹簧和加浓弹簧组成。
本实用新型彻底改进了结构,使结构大大简化,采用双弹簧结构,使较正和起动加浓的任务由各自承担,既能有效保证油量校正,又能达到最大扭矩储备点,同时在柴油机发动前不需增加一次起动加浓手续,减少用户发动前的麻烦;校正行程由内部另件之间的间隙保证,只要控制另件加工精度,就足能保证间隙要求;无另件跌入柴油机内部和运输中碰坏等后顾之忧。本油量校正器用作拖拉机、运输车移动作业机械时,即使处在严重超负荷工作状态,也不会冒黑烟而污染环境,并可显著节省燃油,降低噪声,提高柴油机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双弹簧并联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双弹簧串联结构)。
下面将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再作进一步描述。
从图1-2所示,柴油机油量校正器应根据机型和油泵种类选择型号,与单缸柴油机配套使用,对柴油机齿轮室盖带有观察孔的机型,校正器可装于此孔内;对齿轮室盖上无此孔的机型,需在齿轮室盖上对着油泵拨叉或齿条位置加工一个M14×1.5的螺孔,用于安装校正器的壳体(4),并由螺母(6)锁紧固定在齿轮室盖外,行程校正的顶杆(1)固定在齿轮室盖内,以顶杆前端顶住柴油机的调速拨叉泵或齿条泵的齿条杆上,从而调正限制最大供油量,达到增加扭矩储备。
弹簧座(2)设在壳体(4)内,顶杆(1)与弹簧座(2)之间留有一定间隙的校正行程δ。弹簧座中的弹簧包括校正弹簧(3)和加浓弹簧(5),校正弹簧作用在顶杆内端面上,加浓弹簧的另一端设有调整预紧力的堵塞(7)。
实施例1(参见图1)的校正弹簧(3)和加浓弹簧(5)并联设在弹簧座(2)的内外,所述的弹簧座为阶梯状套筒结构。
实施例2(参见图2)的校正弹簧(3)和加浓弹簧(5)串联设在弹簧座(2)的前后,所述的弹簧座由定位套(9)和隔板(8)组成的套筒结构。定位套和隔板亦可以做成一体式。
顶杆(1)与弹簧座(2)之间留有的间隙为校正行程δ,校正弹簧(3)起油量校正、增加扭矩储备作用。加浓弹簧(5)起控制最大扭矩储备点、在柴油机起动时为能达到足够的起动加浓油量及起动后能自动复位,使顶杆、弹簧座和校正弹簧能正常起到校正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元康,未经马元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46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蓖麻粕脱毒器
- 下一篇:用于高温环境的厚度检测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