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物病害防治农药无效
申请号: | 97101203.2 | 申请日: | 199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18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14 |
发明(设计)人: | 侯贵汉;何国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四创应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31/02 | 分类号: | A01N31/02;4384) |
代理公司: | 河南省专利代理中心 | 代理人: | 张凤姣 |
地址: | 450002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物 病害 防治 农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尤其涉及一种因真菌细菌对棉花、黄瓜、稻子等作物引起的枯萎病、立枯病、稻瘟病有防治作用的作物病害防治农药。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病害,如棉花的猝倒病、立枯病、角斑病,水稻的恶苗病、烂根病、稻瘟病、蔬菜疫病、炭疽病,果树腐烂病、根腐病都是由细菌、真菌引起的病害。针对这些病害,农药市场也出现了许多种杀菌剂类农药,现有的杀菌农药基本可分为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两大类,各类农药单独使用其性能单一,防病治病能力有较大的局限性,保护性杀菌剂类的铜制剂即“双效灵”、“克菌铜”,只能杀死表层病菌或阻止病原菌孢子进入植物体,对于侵入作物体内的细菌无法杀死,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内吸性杀菌剂具有阻止病菌正常生长发育的作用,但易产生药害,如“苯菌灵”、“托布津”,虽然内吸性好,治病效果明显,但局限性大,而且容易引起作物病害。新型药剂“扑海因”、“菌核宁”等对防治病害效果虽然较佳,但其价格昂贵,不易被广大农民所接受。
针对上述农药存在的不足,有人提出将乙蒜素与抗生素复配成农药的设想(参见CN94116054.8发明专利申请“一种防治病害的特效农药”,1994年12月4日申请,1996年5月8日公开),仅有水剂和油剂,没有粉剂,且经试验药效仍不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真菌、细菌引起的作物多种病害治疗效果好,对作物产生的药害减轻,价格较低的作物病害防治农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作物病害防治农药,它主要是含有402乙蒜素、杀菌剂的乳油、悬浮液或粉剂,重量百分含量为402乙蒜素5-80%,杀菌剂1-40%。
为提高本农药药效,配方中还配有高渗助剂0-40%,乳化剂0-20%。杀菌剂为萎锈灵、多菌灵、三环唑、三唑酮、三唑醇、托布津、甲基托布津。
杀菌剂优选为萎锈灵、多菌灵、托布津。
助剂为中中助剂、885助剂。
乳油剂型的溶剂为甲苯、二甲苯。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1、用抗菌素和杀菌剂复配能产生较高的协同效应,增强杀菌剂防病能力,使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避免生病,提高作物的产量。
2、具广谱性杀菌能力,可以对多种病菌引起的病害进行防治,尤其是对棉花枯萎病,黄瓜立枯病最高可达95%的防治效果。
3、单组份使用量降低,对作物所产生的药害降低。
4、成本相对较低。
下面结合实施配方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配方1:402抗菌素25%,萎锈灵5%,中中油剂40%,乳化剂10%,余量为二甲苯。
配方2:402抗菌素30%,托布津10%,中中油剂10%,乳化剂15%,余量为甲苯。
配方3:402抗菌素20%,三环唑20%,乳化剂20%,余量为二甲苯。
配方4:抗菌素60%,甲基托布津10%,余量为甲苯。
配方5:402抗菌素60%,三唑酮10%,中中油剂30%,乳化剂10%,余量为二甲苯。
配方6:402抗菌素30%,三唑酮20%,885助剂10%,乳化剂5%,余量为二甲苯。
配方7:402抗菌素15%,三唑酮1%,将两组混合均匀后,与固体载体混合、晾干、粉碎。
配方8:402抗菌素10%,多菌灵5%,中中助剂5%,将三组份混合均匀后,与固体载体混合、晾干、粉碎。
配方9:402抗菌素5%,三环唑15%,中中助剂5%,将三组份混合均匀后,与固体载体混合、晾干、粉碎。
配方10:402抗菌素5%,托布津10%,将二组份混合均匀后,与固体载体混合、晾干、粉碎。
配方11:402抗菌素60%,萎锈灵40%,将二组份混合均匀即可。
配方12:402抗菌素60%,多菌灵40%,将二组份混合均匀即可。
本农药在不同浓度下对常年发病的棉花实验田地块进行与其它农药作物对比试验,试验药品共分7组,每组试验浓度分别为:
1、80%乙蒜素乳油4000倍(浙江平湖农药厂)。
2、32%本药乳油
3、32%本药乳油2000倍。
4、32%本药乳油1000倍。
5、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江苏建湖农药厂)。
6、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江苏新沂农药厂)
7、清水。
每组处理分I、II、III、IV4次重复,随机排列,试验中所有小区的栽培条件均一致,小区面积为66.6M2,供方品种为86-1。
施药时间及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四创应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四创应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12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化合物的或涉及有机化合物的改进
- 下一篇:螺丝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