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口哨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96201542.3 | 申请日: | 1996-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275277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25 |
| 发明(设计)人: | 罗伯特W·克迈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津雄 |
| 主分类号: | G10K5/00 | 分类号: | G10K5/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口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一种紧急信号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可以发出声响而助于寻获陷于困境中人的安全口哨结构。
口哨在于寻获陷于紧急状况中的人时是一项相当有效的工具。例如,为能在荒野中走失时或者失足落于水中时帮助搜救人员及早寻获,运动者通常被劝导随身带有一个口哨。
传统的口哨在于达成此项目的时已证实是相当地有效。例如,传统式的“雷公式”(Thunderer)口哨,其在腔室内部的空气通道尾端具有一软木塞豆,其可发出一种强烈且具有清晰“颤音”效果以吸引人注意的音调。然而,这些传统的装置并非就不具有其不良地方。
首先,传统的口哨仅发射出在许多紧急状况下均为不理想的单一音调。例如,众所周知高音阶的音调一般而言较易由人们来加以定位,但其并不能传送长远的距离。相反地,低音阶的音调一般而言则较易在长远的距离下为人们所查觉,但对人耳而言则不容易听出音源的确实位置。这一缺陷在现实的社会的各种状况中则是相当重要的:例如,一个迷失在森林中或是失足落在水中的人,初始即可能离搜救者有一段相当的距离,因此一个高音阶的音调不可能到达他们;然而,当搜救者接近时较高的音调则需要用来帮助搜救者快速的寻获音源。
此外,传统的口哨在常有紧急状况发生的恶劣且严历环境的结构下并不适用。例如,传统的口哨典型地是以手来握持至嘴部而加以使用,但是对一个正在使用其手臂来维持漂浮在水面上的人而言将无法达到此点。纵使该人并未使用其双手,或是极端的寒冷均有减低其握持该装置的能力;例如,在极端寒冷的情况下,其人不是穿戴有会减低达成任何一种握持目的的厚重手套,就是其手将会因为太过麻木和僵硬以致形成没有丝毫用处。
甚至,恶劣环境的状况下亦会造成无法有效地将空气吹入口哨内。尤其,极端的寒冷、或是疲劳将会使得一个人在密封住嘴部物件的四周时形成相当的困难,也因此,许多空气将会因此而无用地溢出。相同地,当一个人正企图保持漂浮在水面,且正费力地吸取空气时,将无法有效地将该装置保持在嘴内,同时亦无法在呼吸之间将该装置有效地予以密封住。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更因为若是仍有任何可获救的机会,例如,当一个人在船外的夜晚或是雾中迷失而无法知道搜救船是否已接近时,则连续及不中断地吹响该口哨而益形严重。
据此,对于一个可同时发射出高音调和低音调的口哨而言是迫切需要的,如此,才可促使对于一个处在相当远距离困境中人员的搜救,以及帮助搜救人员的定位上更能接近现场。而且,亦需要一个可以能力降低的手而易于握持住的口哨,同时该口哨亦不需要人手的帮助而可轻易地挂持于嘴内。而且,亦需要一个在极端寒冷、湿和疲劳的状况下而仍可正确地放入口中且形成有效密封的口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个紧急信号口哨,系包括有一个在结构上可由人口而予以含住的口部、在口部内形成以接受来自人口所吹的空气的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及伴随着空气通道的装置以可同时产生(a)一种具有第一音阶的口哨音调,以回应通过第一空气通道的空气,和(b)一种具有第二音阶的口哨音调,以回应通过第二空气通道的空气,第一音阶是相当低的,以便于可让位在相当远距离的人们听到哨音,而该第二音阶是相当高的,以便于可让位在相当近距离的人们将其导获。
该伴随着空气通道而可同时产生两种口哨音调的装置包括有在每一个空气通道的尾端处设置的出口槽,以及设置在口部的第一和第二腔室与开口;由通过该开口,来自出口槽的空气可被加以导向而发出口哨音调。该第一腔室是相当大的,以可产生相当低的第一音阶;而第二腔室则是相当小的,以可产生相当高的第二音阶。
第一和第二腔室一般而言是为桶状的,且是以端头对端头的关系而固设在空气通道的端头,每一腔室均在其边缘设有一开口。在每一腔室内亦均收容有一豆形构件,以产生于其内部所产生音调的颤音特性,而在第一腔室内豆形构件的尺寸是大于第二腔室内的豆形构件的。
口哨的口部更包括有第一向外延伸的凸缘部,以对一个人唇部外侧的平面形成实质上对于空气的密封,该凸缘部可以环形的方式而完全的围绕在口部的外侧。
口部可更包括有一位在更外侧端点的第二向外延伸的凸缘部,其是在和人的门牙而相接触的,第二凸缘部是和第一凸缘部相隔一段预先决定好的距离,如此,第一凸缘部是被压制于人唇部外侧的平面而形成空气的密封,而也才可以对应于第二凸缘部由人齿而咬住的情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津雄,未经王津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15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