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力脱粒净谷机无效
| 申请号: | 95204385.8 | 申请日: | 1995-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216734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1-10 |
| 发明(设计)人: | 欧焕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焕林 |
| 主分类号: | A01F7/02 | 分类号: | A01F7/02 |
| 代理公司: |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游庆强 |
| 地址: | 543109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力 脱粒 净谷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脱粒机,特别是一种人力脱粒净谷机,主要用于水稻脱粒。
现有的人力脱粒机,大都是由机座,装在机座上的机脚、谷桶,装在机脚上的脚踏、连杆、主动轮、机架,装在机架上的机芯轴,装在机芯轴上的传动轮、带脱谷齿的机芯,装在机架四周的上档板,装在机架下的前底盖及封闭谷桶与前底盖的机身两侧档板构成。这些脱粒机只能完成一次脱粒,无法进行二次脱粒、筛谷等工作,通常要另花人力和时间去清除禾叶、禾杆以及再脱被打断、扯掉的谷穗上的谷,有时甚至会丢掉被打断、扯掉的谷穗而造成粮食浪费。另外,这些脱粒机的机芯轴两端容易绕上禾叶、禾杆,既要经常停机清除,又缩短机油的使用时间和轴承的使用寿命。因此,这些脱粒机使用较麻烦,进度慢,且有浪费粮食的现象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在一次脱粒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二次脱粒、筛谷,分、排禾叶、禾杆且保证机芯轴不会绕禾叶、禾杆,延长机油使用时间和轴承使用寿命的人力脱粒净谷机。
本实新型的人力脱粒净谷机,包括机座、机脚、机架、脚踏、连杆、主动轮、传动轮、带脱谷齿的机芯、谷桶、上档板、前底盖、机身两侧档板等,其特征在于谷桶前后高度不等,前低后高;在机架后面上方设有活筛板;在活筛板下面设有脱谷座;在脱谷座下面至谷桶前桶口安装有固定筛板;在固定筛板上方前底盖下装有活档板;上档板对应机芯两端处加有护盖;前底盖为圆弧形,两端与机身两侧档板相接,前底盖、机身两侧档板、固定筛板三部件自然围成排禾叶(杆)口。加上活档板的作用,整个脱粒系统封闭完好,谷子只能从活筛板、固定筛板的筛眼落入谷桶,从敞开的谷桶后部取出;而禾叶、禾杆和其他杂质则只能从排禾叶(杆)口排出。
为了保证二次脱粒、净谷的质量,脱谷座上的脱谷齿横向呈锯齿形,纵向呈圆弧三角形。脱谷座脱谷齿齿间间隙要适度,使其与机芯脱谷齿配合后既要保证脱粒顺利,无漏打谷穗,又要避免打碎谷子,打出米浆。
为了更好地分谷,使谷子不随禾叶、禾杆从排禾叶(杆)口流出,活筛板和固定筛板上的筛眼均为品字形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人力脱粒净谷机具体工作程序是:机芯脱谷齿作一次脱谷,活筛板一面筛谷,一面把禾叶、禾杆和被打断、扯落的谷穗送到脱谷座,脱谷座的脱谷齿在机芯脱谷齿的配合下(机芯脱谷齿正好打到脱谷座脱谷齿的间隙之中),完成二次脱谷,将被打断、扯落的谷穗全部脱净。固定筛板一面筛谷,一面分送禾叶、禾杆和其他杂质。活档板把飞溅起来的谷子档回,使其从固定筛板筛到谷桶内。在固定筛板上分出的禾叶、禾杆和其他杂质可依靠机芯转动所产生的风,迅速从排禾叶(杆)口排出。由于脱谷座高,谷桶前桶口低,固定筛板向排禾叶(杆)口倾斜约50度角,即使在无风的情况下,禾叶、禾杆及其他杂质也会自然顺利下滑排出。本机从脱谷开始,到分谷排禾叶、禾杆是一气呵成,连续完成的。
当禾穗有水时,最好是将禾先割下,晒或晾去水分再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人力脱粒净谷机脱粒,因为禾穗、禾叶有水一定会沾机,影响脱粒进度。如无条件晒或晾去水分又确实要使用本机,则可将活筛板和脱谷座拆下来再用。但此时无二次脱粒功能,无法保证彻底净谷。
本实用新型的人力脱粒净谷机能一次完成一次脱粒,二次脱粒,筛谷,分、排禾叶、禾杆等工序,机芯轴不会绕禾叶、禾杆,延长机油的使用时间和轴承的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使用方便,适宜在广大农村推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人力脱粒净谷机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机架、活筛板、脱谷座、固定筛板、上档板、护盖安装示意图,图3是固定筛板、机架后铁板,活档板安装示意图,图4是脱谷座示意图。其中1是上档板,2是护盖,3是带脱谷齿的机芯,4是谷桶,5是活筛板,6是机座,7是机架,8是脚踏,9是脱谷座,10是传动轮,11是主动轮,12是前底盖,13是连杆,14是机脚,15是活档板,16是固定筛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焕林,未经欧焕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43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