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电极外套挡溅射套的气体放电灯无效
| 申请号: | 95112727.6 | 申请日: | 1995-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59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23 |
| 发明(设计)人: | 严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振华 |
| 主分类号: | H01J61/10 | 分类号: | H01J61/10;H01J6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24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外套 溅射 气体放电灯 | ||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为气体放电灯。
气体放电灯的基本组成部分(参见图1)为灯管(10)、二个放电极;根据不同的用途在灯管内充以不同的混合气体。另外也可根据不同的用途在放电灯管的内壁或套在放电灯管上的泡罩的内壁涂上荧光物质。
放电极有几种不同的结构型式,一种是单纯由金属制成的放电极(20)又称为冷阴极式放电极,另一种是称为加热式阴极的放电极(21),它是由金属制成的灯丝并在其外面包有被称为电子粉的阴极物质共同组成。放电极的端部与金属导丝(30)相连,每根金属导丝(30)的一端通过玻璃芯柱支架(40)或灯管(10)引出灯管外。
气体放电管在通电工作时,在电场的作用下灯管内的带电粒子对放电极产生轰击,从而使放电极的金属产生溅射现象,溅出的金属粒子最初以近似直线的轨迹运动,之后在电场作用下向灯管内表面方向散射,最终积存在灯管内表面或涂在灯管内表面上的荧光物质的内表面上,使灯管产生“黄黑”现象,从而使放电灯的发光效率降低,另外由于溅射出的金属粒子在灯管内表面或荧光物质内表面的不断积存,也影响了灯管内带电粒子原有的运行方式,影响了使用寿命。在使用加热式阴极的放电灯中,灯丝上由于包有阴极物质,使得溅射现象较轻,但在灯管使用的中、后期,由于阴极物质的脱落,脱落部分裸露出的灯丝承受的带电粒子流密度明显增大,溅射现象剧烈,缩短了灯丝寿命。
为了减少溅射出的金属粒子在灯管内表面或荧光物质内表面的积存,现有的技术措施(参见图2)是在每一个放电极周围设置一个用金属制成的挡溅射圈(50),使从放电极溅射出的金属粒子的一部分积存在挡溅射圈(50)的内表面(51)上,但这种技术措施是不够完美的,首先它只能挡住一部分的溅射金属,其次由于挡溅射圈的存在,会在它所在的位置外围的一段灯管存在暗区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有效地挡住溅射出的金属粒子的装置,它同时又能尽量避免由于它的存在而产生的暗区现象。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是:在气体放电管的每一个放电极外面套有一个挡溅射套(参见图3、图4),它有二种型式:一种(参见图5)是钟罩型挡溅射套(60),它的一端有一个端口(61);另一种(参见图6)是管道型挡溅射套(70),它的二端各有一个端口(71)。在挡溅射套上分布有若干个与挡溅射套外表面及内表面相贯通的、具有弯曲形通道的连通孔(80),它的弯曲形通道是被做成这样的形状(参见图7),使得在它的二端的口(82)、(83)处各任意选择一个点m、n而连成的直线mn与具有弯曲形通道的连通孔(80)的内表面(81)有一个以上的交点。这样,从放电极溅射出的金属粒子将被挡住而积存在挡溅射套的内表面上和具有弯曲形通道的连通孔(80)的内表面(81)上,而带电粒子仍能自由地通过连通孔(80)。
为了防止带电粒子对灯管内金属导丝(30)的轰击而产生溅射现象,另一种结构型式是挡溅射套是套在放电极及与放电极相连的每一根金属导丝(30)的一段的外面(参见图8、图9)。
对于在使用套在放电极外或套在放电极及与放电极相连的每一根金属导丝(30)的一段的外面的挡溅射套的结构型式中,固定挡溅射套的结构方式有二种,一种是挡溅射套制成至少有部分的内表面夹持在放电极表面或/和金属导丝(30)的表面上的型式(参见图9),另一种是在灯管内设置有不少于一个的连接件(90),每一个连接件的一端与挡溅射套相连而另一端与金属导丝(30)相连(参见图4),或与玻璃芯柱支架(40)相连接(参见图3、图8)。
另外一种结构型式是挡溅射套是套在放电极及与之相连的每一根位于灯管内的金属导丝的外面,挡溅射套的每一个端口附近的部分表面与玻璃芯柱支架相连(参见图10、图11),或与灯管(10)的内表面(11)相连(参见图12、图13)。
本发明优点是挡溅射套能有效地挡住放电极溅射出的金属粒子,减少放电灯管“黄黑”现象,避免由于采用挡溅射圈的存在而产生的暗区效应。另外,使用挡溅射套后,放电灯在长期使用后放电极的某些部位受较集中的带电粒子的轰击而产生局部溅射现象较严重时,该部分附近的弯曲形通道的连通孔中积存的金属粒子就较多而使通道变狭窄,从而使通过该通道的带电粒子流减小,该部分的溅射现象减弱,而同时使带电粒子流自动地分流到从其它的具有弯曲形通道的连通孔(80)中出、入,这也可使放电极寿命相对地延长。挡溅射套内表面与放电极表面之间的距离越近,这种效应越显著。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振华,未经严振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27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