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儿童蹬被报警服装无效
申请号: | 94226643.9 | 申请日: | 1994-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331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长荣 |
主分类号: | A41D11/00 | 分类号: | A41D11/00 |
代理公司: | 泰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楚云,纪新宇 |
地址: | 2253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儿童 报警 服装 | ||
一种用于防止儿童夜间蹬开被子而着凉的服装,尤其是采用光控电子报警线路的儿童蹬被报警服装。
儿童睡眠较实,常常在夜间蹬开被子而不自觉,因而容易着凉,在现有的儿童报警服装中,往往采用一由热敏电阻构成的电子报警电路,当儿童体温降至一定值后,电子报警电路因热敏电阻阻值的变化而工作,这类报警服装的不足之处在于:当报警器因热敏电阻阻值变化而工作时,儿童的体温已经降低,此时儿童已经着凉。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及时觉察儿童蹬开被子的报警服装,保证儿童夜间不会着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针对目前一般家庭夜间都开有一盏3-5瓦的荧光灯,本实用新型包含有由一个缝制在服装上的非密封的光敏电阻组成的光控报警电路,当儿童蹬开被子时,光敏电阻暴露在灯光下,其阻值发生变化,从而触发报警电路工作,推动扬声器发声,起到报警作用。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的电路图。
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BG2为PNP型是一驱动管,用于驱动扬声器发声,其发射极接电源正极,集电极接扬声器;BG1为NPN型是一控制管,其集电极接入BG2的基极,发射极接电源的负极,BG2的集电极经电容器C1又接入BG1的基极,经电容器C1及光敏电阻GR1、GR2接入BG1的集电极,这样,BG1、BG2、电容器C1、光敏电阻GR1、GR2就形成一个互补多谐振荡器,其振荡频率由光敏电阻的阻值与电容器的电容值的乘积决定。当光敏电阻被遮住时,其阻值很大,振荡电路不工作,BG2的集电极无音频振荡电流输出,扬声器不工作。当光敏电阻受光照后,其阻值降低,振荡电路工作,BG2输出音频振荡电流,扬声器发出“嘟-嘟-嘟”的报警声。
图2是以一型号为KD9562B的专用光控报警集成块为核心器件的报警电路,其中:BG3为NPN型,它将电流放大以推动扬声器工作,其基极接9脚,集电极经扬声器接入电源正极,发射集接10脚,电阻R接在6、7脚间,为集成电路IC的外接振荡电阻,光敏电阻GR1、GR2并联后接入2、3脚间,电容C2则起一定的补偿作用。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BG1、BG2的β值都大于等于100,电容C1为0.1μF,GR1、GR2用MG45-34型非密封型光敏电阻,扬声器的阻值为8Ω,电源电压为1.5V。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电阻R阻值为470KΩ,扬声器阻值8Ω,C2为10μF,电源电压3V。
由这两种线路组成的报警器,它的光敏电阻分别装在服装的前胸部及后背部,其余部分可单列在一控制盒内,用导线与缝制在服装上的光敏相连接。也可和光敏电阻一起缝制在服装上。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上述形式,如BG1为PNP型而BG2为NPN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反应灵敏,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长荣,未经王长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66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