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制取氢氧气的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4111800.2 | 申请日: | 1994-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91C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之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之政 |
| 主分类号: | C01B3/04 | 分类号: | C01B3/04;C01B13/02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达县地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显忠,陈学平 |
| 地址: | 63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取 氧气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制取氢氧气的方法及其装置,用于从水制取氢气和氧气。
目前,由水制取氢气和氧气有多种方法,如电解法,热分解方法、光化学分解方法等。然而从大量的水热分解或光化学分解产生的氢氧原子如何分离,又如何结合为分子确是一大难题,目前世界上尚无相应的分离和结合的方法和装置,在由氢、氧原子结合为氢、氧分子的过程中的成键热能也未获得利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发明一种由水获取氢气和氧气的水制取氢氧气的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方法是这样来实现其目的的:它是在封闭系统的条件下将水进行催化热分解,获得氢、氧原子气,与此同时,将其在超高速旋转强力场中进行离心分离分层,形成氢原子层和氧原子层,在系统自然压差作用下,氢、氧原子脱离旋转强力场,分流,分别结合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同时与待分解的水进行成键热能交换,获得成键热能的水经加热补充能量后进行催化热分解,氢氧分子再经与水进行热交换后,获得氢气和氧气,水催化热分解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000℃至2500℃,催化剂采用铂黑粉或钯粉,超高速旋转强力场中氢原子的线速度为1000米/秒至2000米/秒。
本发明的装置是这样来实现其目的的:它包括有呈同轴心线的圆筒体结构的转鼓和催化热分解装置,转鼓装于产生超高速旋转强力场的片式超高速电机内,并与转子直接装联,催化热分解装置位于转鼓的轴心线部位,转鼓右端内设计有原子气分流器,构成成键热能交换的高温氢管道和氧管道的输入端分别与原子气分流器的氢原子气通道和氧原子气通道相通联,其输出端与传热器相通联,水通道包围氧管道、氢管道、传热器,并汇,集于轴心线上的水通道,与催化热分解装置相通联,氢管道、氧管道、传热器、水通道通过外围的真空保温层,转鼓和催化热分解装置通过圆盘状盖和套装于其上的磁流体密封器形成封闭系统,支承于机座上。
本发明装置的转鼓通过套装于其上的磁垫轴承和与其配合的滑动轴承支承于机座上。
本发明装置的滑动轴承由圆环状的轴承体、通过花键装于轴承体上的固定滑圈、与固定滑圈相配合的动滑圈组成,固定滑圈与润滑油泵相通联。
本发明装置的磁流体密封器由两圆环状磁极片、夹装于两磁极片之间的磁石、位于待密封件和磁极片之间的磁流体组成,磁极片装于圆环支承架上。
本发明装置的片式超高速电机的两定子和转子均为铁磁体圆环状结构,沿其径向槽中嵌装有线圈,两定子装于圆环状电机架上,转子位于两定子之间。
本发明装置的氧管道、氢管道呈曲折状,排布呈圆柱状结构,氧管道靠近真空保温层,氢管道靠近轴心线的水通道。
本发明装置的水催化热分解装置由圆筒状导流管、套装于导流管上的导流片、装于原子气分流器上并伸入导流管内的高频感应加热器、伸入导流管内的催化剂管构成,催化剂管通过管座和支架装于机座上,导流管两端通过圆盘状盖和支架与转鼓装联,管座上装有真空保温层,导流管和管座之间设计有齿形阻流器。
本发明装置的导流管的支架为具有径向支撑杆的圆环结构,导流片由圆盘叶片、设计在叶片上的旋流片构成,旋流片之间设计有旋流孔,导流管上设计有与导流片上的旋流孔相配合的旋流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之政,未经刘之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18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酒的高效人工催陈法和设备
- 下一篇:同向串接的立体声放音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