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仿真训练手榴弹无效
| 申请号: | 93238042.5 | 申请日: | 1993-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699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1-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平安;陈金顺;冯之光;黄遵跃;肖怀枢;曾建国;王康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56005部队后勤部 |
| 主分类号: | F42B8/26 | 分类号: | F42B8/2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田正伟 |
| 地址: | 63001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仿真 训练 手榴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军事训练器材,特别是涉及一种仿真训练手榴弹。
手榴弹作为近距离毁伤有生力量和战斗装备的小型爆炸的弹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仍是各国步兵普遍装备的武器,由于它的近距离的杀伤性,不同程度的制约和影响着部队实弹投掷的训练,训练的安全问题提到了部队的重要议事日程,不少单位尤其是非步兵分队,实弹投掷训练,不落实,训练质量差,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不利于军队质量建设,此外,由于国内外各类手榴弹都是一次性投掷的,资金投入多,保管难度大,每年我军正常训练所耗资就达5亿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实弹爆炸时所产生的声响、烟光效应,但弹体可重复使用的仿真训练手榴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这种仿真训练手榴弹,由弹壳,通过连接套和木螺钉相联接的木柄,装在其内腔的药包、点爆药、导火索、固定座、拉火管、钢丝、拉火绳、拉环、火帽壳、发火药和摩擦药以及与木柄一端相联接的螺套、垫片和保护盖组成,其关键在于:a.一个弹壳,该弹壳各表面上均设有与内腔相通的孔隙;b.一个由弹性材料如橡胶、软质塑料制成的药包。
按照上述组装而成的仿真训练手榴弹在投掷时,装填在弹壳内腔的点爆药经过点火装置点爆后,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弹壳上所设的孔隙在瞬间排除,使之具有与实弹爆炸时相当的声响和烟光效应,弹壳不破坏,无杀伤弹片产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具有与实弹爆炸时相当的声响和烟光效应,可代替实弹投掷训练,使训练的安全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由于弹壳不爆炸,使弹壳、手柄等组成的弹体在装上药包和引爆部分后,可重复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此外,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达到威慑暴徒,起防爆作用,即使在建筑物内使用,亦不会破坏建筑物和水电设备,可广泛用于各种演习,进一步推广,还可以作为拍摄作战影视片的模拟用弹。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仿真训练手榴弹,由弹壳1,通过连接套6、木螺钉7相联接的木柄10,装在弹壳和木柄内腔的药包2、点爆药3、导火索4、固定座5、拉火管8、钢丝9、拉火绳11、拉环12、火帽壳16、发火药17和摩擦药18以及与木柄10一端相联接的螺套13、垫片14和保护盖15组成,其关键在于:a.一个弹壳1,该弹壳各表面上均设有与内腔相通的孔隙;b.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药包2。
所述的弹壳1各表面上所设的于内腔相通的孔隙为圆柱孔/圆锥孔/矩形孔,这些孔隙至少有五个,弹壳1为为圆柱形/抛物面形/圆柱面与抛物面的组合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56005部队后勤部,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56005部队后勤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80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