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玩具蛙无效
申请号: | 93217966.5 | 申请日: | 199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814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3-30 |
发明(设计)人: | 唐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莉 |
主分类号: | A63H3/28 | 分类号: | A63H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玩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尤其是一种可以形象地反映出蛙的形态的玩具。
现有的玩具种类繁多,其中不乏有以蛙类、如青蛙为对象制成的玩具或装饰物,例如用陶瓷或玻璃烧制的青蛙装饰品或玩具、以塑料和橡胶等制成的蛙类玩具以及用金属制成的会跳的机械蛙等等,但是,这些产品均只能或从外观上、或以一种不很逼真的方式摸拟蛙的形态。
本实用新型目的便是在于提供一种不仅从外观上、而且还可从动态及鸣声上摸拟蛙的形态的玩具蛙。
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蛙包括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蛙体,一对位于蛙体前部下方的前腿以及一对位于蛙体后部的后腿,其特征在于:该蛙体腹部带有一腔室,至少一根通道从所述腔室延伸至蛙体的头部并在头部形成一个开口,在所述开口处覆盖有一弹性薄膜,而在腔室至蛙头的开口之间的通道上至少设置一个小笛。这样从薄膜经小笛到腔室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
使用时,用手按动蛙的腹部,则腔室中的空气便被迫从通道向蛙体头部流动,在经过小笛时发出鸣叫,而流至薄膜处的空气则同时使薄膜鼓起。压力解除后依靠蛙体的弹性回复原状。
由于该蛙除了可制成逼真的处形外,还可以通过小笛的鸣叫摸拟蛙的叫声,因而会发出闷声,酷似蛙鸣。同时还可因薄膜的弹性而鼓起气泡,从而从声、形、动三方面摸拟出蛙的鸣叫时的形态。
本实用新型除了作为玩具外还可用来作为装饰品以及教具,对提倡保护蛙类,宣传维护生态环境将起到一定作用。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弹性薄膜部分附近的局部剖视图,其中a是薄膜内卡形式,b是薄膜外卡形式;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小笛的布置图,其中a为双笛并联形式,b为三笛并联形式,c为四笛并联形式。
参见图1,该实施例描述的是一只两侧可鼓起气泡的青蛙,其中1为蛙体,2为后腿3为前腿,腔室4位于蛙体1中后部(腹部),通道6呈“T”或“Y”形,纵向与腔室连通,其中设置有小笛7,而两个分支则分别通向蛙体头部两眼后侧形成开口,薄膜5覆盖在该开口上。
参见图3,该实施例所述的是一只前部鼓泡的蛤蟆,其蛙体1,腿2和3,腔室4,小笛7的结构及位置与上一实施例的相同,在此不再重复,不同之处在于通道6是一根直管,通向蛙嘴下部,并形成开口,薄膜5覆盖在该开口上。
参见图2,覆盖薄膜的方式很多,这里仅举出两个例子。a为内卡式,它是在蛙体1中围绕通道6的开口形成一环槽,盖上薄膜后再通过一卡环8从外面卡入上述环槽中,从而将其密封、固定住。b为外卡式,它是将通道6的开口制成内大外小的凹陷状,一个相应形状的外面覆盖有薄膜的卡环8直接卡入该凹陷中。所述卡环可以由弹性或非弹性材料制成,最好是硬塑料。图3所述实施例的开口及卡环可制成椭圆或长条形。
参见图4,为了使经小笛流出的气量增大,而又不使之因口径加粗而改变声音,可以将小笛制成由多个并列设置的方式,以增加气体流通面积,图中a为双并联式,b为三并联式,而c则为四并联式,亦可依此类推而增多。
上述蛙体及薄膜可由人造橡胶,天然橡胶制造,蛙体甚至可由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或者它们的复合物等制造。
为了使密封更为可靠,卡环表面还可用胶粘住,或者直接将薄膜粘在开口处。而为了加快卸压生的回复速度,还可以在腔室内设置金属骨架及弹簧。
此外,蛙腿还可制成可被拆卸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莉,未经唐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79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