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涡轮离心式增压风扇无效
申请号: | 93217003.X | 申请日: | 1993-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268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5-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启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启堂 |
主分类号: | F04D17/06 | 分类号: | F04D17/06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黎光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离心 增压 风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工业用风扇,特别是涉及一种涡轮离心式增压风扇。
工业用风扇(排气机)通常使用于诸如焊锡工厂等较易产生粉尘及废气的地方,旨在将工厂内的污浊气体抽除,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按早先工厂排除废气的方法是在厂房外装设有大型抽气马达,并以铁管延伸至每个作业员工的座位上方,利用马达的吸力将废气经由铁管排放至室外,但此种方式不仅产生极大噪音,且厂房内的管线错纵复杂,将破坏厂房的美观。后来市面上应运而生一种轴流式增压排气机,请参阅图4所示,该排气机是由一进气管、一设有支承座及底座的排气管、一籍螺钉锁固于支承座的马达、一套设于马达转轴的扇叶等构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进气管后端内缘有凹沟,凹沟底缘则制有一缺口,而排气管前端则设置一凸缘,以与进气管的凹沟黏固嵌合,而在凸缘底端则设有一凸出表缘的卡榫,以与进气管凹沟外的缺口嵌合,但其彼此间留有一空隙,该排气管凸缘的内部则籍数组肋板以结合一钻设有固定孔及中 心孔的支承座,以供马达锁固之用;但经过实际使用之后,发现该排气机的噪音仍大,且因进气管具有向两侧扩张的凹沟,反而造成吸力减弱,并产生乱流,因此导气性较差。为有效地改善现有排气机(风扇)的缺陷,针对该种排气机的结构进行改良,设计出一种涡轮离心式增压风扇,以能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确有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离心式增压风扇,使该风扇的进气管前端内缘具有内缩的进气口,进气口延伸至轮叶临界处开始向两侧扩张,籍以增强吸力,并减少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离心式增压风扇,使其进气管的进气口前端一体成型有一保护网罩,可避免异物如:头发、原料等被吸入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离心式增压风扇,使其进气管与排气管下侧边设有中空隆突部,电源线可自隆凸部一端穿出,另端则添置一个二段式切换开关,藉以变换马达转速,调整风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涡轮离心式增压风扇,包括有:一进气管,底缘设有两端具有螺孔的前脚座,下侧缘设有中空隆突部,电源线可自隆突部一端穿出;一排气管,底缘设有两端具有螺孔的后脚座,下侧缘设有中空隆突部,且前端与进气管接合处顶缘设有提把,内缘设有具有螺孔的支承座;一马达,籍由螺钉锁固排气管的支承座;及一轮叶,套设于马达转轴上;其主要特征在于:进气管前端内缘具有内缩的进气口,该进气口延伸至与轮叶临界处开始向两侧扩张,藉以增强吸力,而进气口前端一体成型有一保护网罩,可避免异物吸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由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涡轮离心式增压风扇,其中所述的排气管下侧缘的隆突部未与进气管接合一端添置有一个二段式切换开关,藉以调整马达转速。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由于采用了新颖的结构设计,其主要是由一设有前脚座的进气管、一设有支承座、后脚座及提把的进气管、一藉螺钉锁固于支承座的马达及一套设于马达转轴上的轮叶组合而成,其主要特征在于进气管前端内缘具有内缩的进气口可增强吸力,利用该进气口及涡轮式轮叶的辅助,可较习用排气机增压30~40%,风量增强15%,并减少了乱流现象及噪音,具有较好的导风性;又由于进气口前端一体成型有一保护网罩,可避免异物如头发、原料等被吸入风扇而确保风扇的正常运转;进气管与排气管下侧边设有中空隆突部,供电源线穿出,并在隆突部后端添置一个二段式切换开关,可以变换马达的转速,而视需要可调整风量。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已克服了已有技术的缺陷,结构合理,整齐美观,能够充分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实为一具有新颖性与实用性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兹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功效,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图。
图4是已有轴流式增压排气机的结构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启堂,未经陈启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70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