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腐烂作物秸秆的方法及其使用的微生物无效
申请号: | 93101092.6 | 申请日: | 1993-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91A | 公开(公告)日: | 1993-11-17 |
发明(设计)人: | 何策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菏泽市棉花原种场;山东省菏泽地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菏泽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菏泽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05F11/02;C05F11/08;C12S3/0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农业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祥明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腐烂 作物 秸秆 方法 及其 使用 微生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腐烂作物秸杆的方法及其使用的微生物。
利用微生物将作物秸杆腐烂后再还田,可大量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达到用地养地相结合,使农业生产实现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低污染的目的。远在1952年,中国农科院曾用嗜热性细菌Basillus Chermophli堆腐秸杆,堆温在30-37℃左右,腐解速度较慢。1957年四川、东北等地用扎扎菌进行堆肥,堆温能升至40-50℃,并在华北小面积上推广过,后经南京农学院等单位验证,没有获得肯定的结果。1970年山西土肥所曾用黑曲霉堆腐秸杆,结果腐而不烂。近20年来,国内外许多科学工作者都在探索利用外加微生物加速秸杆腐解,但至今尚未见有成功的报导。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腐生性极强的微生物,利用该微生物去强烈地分解秸杆中的粗纤维,从而使作物秸杆在较短的时间内腐烂成肥料。
本发明包括菌种的分离和三级培养,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菌种来源及微生物学特性:
本发明所说的微生物是一种霉菌,由本发明人用高温诱变的方法对嗜热性侧孢霉(sporotrichum thermophile)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分离培养,选育而出,定名为“301”菌种(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普通微生物保藏中心CGMCC,保藏号0186,保藏日期1992年12月22日)。301菌种在生物学系统分类中的位置为:真菌门,半知菌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侧孢霉属,它是嗜热性侧孢霉种中的一个新株。
301菌种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常呈绒毯状,棉絮状或颗粒状,颜色为白色或浅黄色。菌丝比原种略短,宽度为3-10μm,有很多分枝,呈管状,每节为一个细胞。在菌丝丛中有生殖菌丝,上面着生分生孢子梗,在梗上侧生许多分生孢子,形态各异。301菌种的孢子呈黄褐色,但比原种略浅。分生孢子大小不一,一般为2.8×4.0μm,但有少量大孢子,一般为5.0×8.0μm,个别大孢子为5.0×10μm。目前尚未发现301菌种的有性过程,它用菌丝或分生孢子繁殖,一般24小时即可繁殖一代。
301菌种是一种高温型菌种,但适应性很强,最低要求30℃,最适温度为43-45℃,最高温度60-75℃,但在零下20℃也不会全部死亡。菌丝的耐湿力较强,要求培养基含水量在65-75%,它是一种好气性真菌,需氧量大,菌丝正常生长的CO2含量为0.03%,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在培养中适于中性至微碱性的环境,PH6.7-6.9,最佳碳氮比为3-40∶1。可在冷冻或干燥环境中保藏。
二、301菌种生产的工艺流程:
301菌种生产主要分为一级菌种培养,二级菌种培养和三级菌种培养等几个阶段。现分述如下:
1.一级菌种培养:一级菌种由斜面菌种(母种)扩繁而来。一支斜面菌种可扩接30-40支(试管)一级菌种。一级菌种的培养基为PDA或麦芽汁,PH为6.7-6.9,培养温度为43-45℃,培养时间72-96小时。
2.二级菌种培养:由一级斜面菌种接种于装有培养基的罐头瓶内培养而成。培养二级菌种所用培养基,其主料用料种类极多,如棉籽皮、玉米秸、小麦秸、豆秸、锯末任选一种即可。其辅料为尿素或硫铵、石膏、石灰、玉米面或麸皮、磷酸二铵、多菌灵和水。主料和辅料的配比为每100kg主料中加入:
尿素:0.2kg或硫铵0.4kg
石膏:1kg
石灰:2kg
玉米面或麸皮:1.5kg
磷酸二铵:0.2kg
多菌灵:0.12kg
水:130-180kg
二级培养基用罐头瓶分装,PH值为6.7-6.9。一支一级菌种接种5-6瓶二级菌种,培养温度为43-45℃,培养时间为6-8天。为了迅速扩大二级菌种,可用二级菌种再在二级菌种培养基上接种扩繁一次,一般一瓶接20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菏泽市棉花原种场;山东省菏泽地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菏泽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菏泽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菏泽市棉花原种场;山东省菏泽地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菏泽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菏泽市土壤肥料工作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10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粉煤灰制作新型轻质琉璃瓦生产工艺及产品
- 下一篇:肝必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