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码防盗报警锁无效
| 申请号: | 92224937.7 | 申请日: | 1992-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276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2-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波;张晋英;王志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宏波 |
| 主分类号: | E05B37/20 | 分类号: | E05B37/20;E05B45/08 |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邯郸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天桂 |
| 地址: | 河北省邯郸***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密码 防盗 报警 | ||
1、一种密码防盗报警锁,是将保险锁与密码报警装置结为一体,是由锁头(1)、锁体(7)、锁扣盒(6)和报警装置(12)组成,其特征在于,在锁头上方设有密码器(8),密码器是由带指示标记的旋钮(8-1),导向轴(8-2),带刻度盘的固定套管(8-3),固定板(8-4)和密码盘(37)组成,锁体(7)有1-2个锁舌(1),锁舌孔内装有两个探头(2),探头(2)前部有挡台,后部固有座圈(17)、套有弹簧(20),探头(2)与锁舌(1)由绝缘管(21)隔开,靠销轴(23)固定在锁柱导板(32)上,探头(2)上焊有导线,一个接A触点,一个接A′触点,锁扣盒(6)与锁舌探头(2)对应处,设有弹性铜片(3),通过绝缘板(4)固定在锁扣盒内壁上;锁体内还设有电源启动滞后触头(23),靠两个支架(24)安装在锁柱导板(32)上,两支架间,前部有挡台或紧固有挡圈,后面套有弹簧(22)和弹簧座(25),弹簧座(25)与触头(23)间隙配合,触头由绝缘导线与B触点相接,在触头前方设有弹性铜片(19)通过绝缘板(18)固定在锁体(7)的内侧壁上,由绝缘导线与B′触点相接;在锁体背面扣盖(15)上设有解警器(13),包括锁芯(13-1)、锁母(13-2)、电子开关(13-3),其动片用绝缘导线接A′触点,定片接B′触点;锁体(7)侧面有1-3个外接插座(10)用四芯电缆(11)与报警装置(12)相连。
报警装置(12)是由壳体(12-1),6伏直流电源(12-4)电路板(12-2)和喇叭(12-3)组成,该电路包括由三极管Q1、电容C1、C2、C3,电阻R1、R2、R3,二极管D1、D2和ALP1502集成电路(IC1)组成的监控电路(12-5);和由三极管Q2,继电器J,二极管D3、D4,电阻R4及SUM3561集成电路(IC2)和喇叭(12-3)组成的报警电路(1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探头(2)有一对,若有一个锁舌(1)则并排钻两个孔,孔内各装一探头(2),若有两个锁舌(1),则在每个锁舌中心孔内各装一个探头(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底板(14)上有拨圈孔和密码器的导向轴孔,有至少一个固定螺丝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扣盖(15)上有解警器孔,内壁上设有垂直固定柱和走线槽,前侧面有1-2个锁舌孔,一个斜舌孔,另一侧有1-3个插座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监控电路(12-5)中三极管Q1,其基极接B触点和电解电容C2负极,C2正极解B′触点和电阻R3,电阻R3接Q1集电极接电源正极,Q1发射极通过IC1集成电路接B′A触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报警器电路(12-6)中有三极管Q2,其基极通过电阻R2接IC1的输出端,同时通过二极管D3和电阻R4接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集成电路IC2的供电端,Q2集电极通过继电器接6伏直流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报警电路(12-6)中,当Q2导通后,通过D3、R4加到Q2基极的电压要高于通过电阻R2输给Q2基极的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探头(2)与弹性铜片(3)的间距要小于滞后触头(23)与弹性铜片(19)的间距,以保证探头(2)AA′行程,超前于滞后触头(23)BB′的行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宏波,未经王宏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493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盗报信开关门锁
- 下一篇:静密封式压力表截止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