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泡沫聚氨酯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2101625.5 申请日: 1992-02-18
公开(公告)号: CN1045975C 公开(公告)日: 1999-10-27
发明(设计)人: 竹泽实;谷津重雄;远藤文久;森田韶浩;岸雄二 申请(专利权)人: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08J9/14 分类号: C08J9/14;C08G18/00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元忠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泡沫 聚氨酯 及其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关于不用破坏臭氧的氯氟化碳(CFCs)作为发泡剂的硬泡沫聚氨酯的生产方法。还确信CFCs是所谓的温室气体。另一方面,本发明关于用一氯二氟甲烷,CHCLF2(用HCFC-22表示)和一氯二氟乙烷,CH9CCLF2(用HCFC-142b表示)作发泡剂而生产的硬泡沫聚氨酯,这类发泡剂由于分子中有氢原子,在大气中的寿命短,因而不会带来环境问题。

本发明的硬泡沫聚氨酯在-30至-40℃的温度下保持良好的绝缘性,并且静置时其热传导率减损较少,同时保持其良好的耐火性。

已知硬泡沫聚氨酯基本上是由封闭的泡构成,其中的泡是由多元醇、异氰酸酯、水、发泡剂CCL3F(用CFC-11表示)来生产的,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绝缘性,极好的尺寸稳定性、隔声和电学性能,以及耐化学性。因此,它们被广泛用来制造用于冰箱、冷藏箱、冷藏车、冰柜、冷冻食物储藏器、液化石油气罐的热绝缘材料,用于隔墙板材的绝缘材料,用于冷藏库房的顶篷的建筑材料,及汽车的各种零部件。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LowLand于1974年公开了这样一种理论,怀疑某些特定的CFCs,包括二氯氟甲烷(CFC-11),二氯二氟甲烷(用CFC-12表示),三氯三氟乙烷(用CFC-113表示),二氯四氟乙烷(用CFC-114表示)和一氯五氟乙烷(用CFC-115表示),为破坏臭氧的物质。CFCs被认为与地球臭氧层的南极漏洞的形成有关,臭氧层屏蔽了由太阳辐射的导致皮肤癌的紫外线。

而且,据说CFCs在大气中具有很长的寿命,如约100年,并且它可吸收红外光。因此,CFCs也被认为是所谓的温室气体,即导致地球变暖的物质,地球变暖使地球温度升高,随之而来的是对人类健康和作物生长产生潜在的灾难性影响。

在技术发达国家,它们的应用受到严格控制,并且不断加强限制。

日本从1989年起控制它们的使用和生产,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实现完全禁止CFCs的生产和使用。从这一点看,开发CFCs的替代物是一件紧迫的事。

包括在特定的CFCs中、并被广泛用作生产泡沫塑料的发泡剂的CFC-11处于类似的情况下。CFC-11的沸点为23.8℃,当聚氨酯被用来制作用于冰箱、冷藏箱或维持在约-30至-40℃的陈列柜的热绝缘材料时,它会在聚氨酯的封闭泡内液化。在这种情况下,绝缘材料的热传导率会发生急剧变化,导致没有有效的热绝缘性能。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生产硬泡沫聚氨酯的方法,通过使用在这种冷条件下不液化的发泡剂,使泡沫聚氨酯保持其低的热传导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硬泡沫聚氨酯和生产聚氨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使用一种不带来上述麻烦的发泡剂。具体地说,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硬泡沫聚氨酯以及生产聚氨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用HCFC-22作发泡剂,它的沸点为-40.8℃,在-30至-40℃的温度下不会液化。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硬泡沫聚氨酯和生产聚氨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使用一种含有一定量的易燃HCFC-142b的不易燃HCFC-22混合物,这可以避免静置时聚氨酯热传导率的损害,同时保持该混合物的不可燃性。

根据本发明第一个目的,提供一种基本上由至少含HCFC-22和CO2气体的封闭泡构成的硬泡沫聚氨酯。

用原料如多元醇、异氰酸酯、水及发泡剂HCFC-22来生产聚氨酯。聚氨酯基本上是由均匀分布的、没有空缺的封闭泡构成。因此,本发明所得的泡沫聚氨酯具有良好的力学、隔声和电学性能,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以及耐化学性和耐火性。需要强调一下,本发明的泡沫聚氨酯基本上是由含HCFC-22和CO气体的封闭泡构成,它具有在-30至-40℃冷环境下的良好绝热性。因此,由该泡沫聚氨酯制成的绝缘材料适用于制造家用或工业用冰箱、冷藏箱、冷藏车、冰柜、冷冻食品储藏器等。

本发明所用的HCFC-22的ODP值很小,只有0.05,(ODP指臭氧消耗潜能;为单位质量破坏臭氧的能力的估计值,以CFC-11=1为基准),其GHP(温室潜能:是单位质量温室效应的估计值,以CFC-12,即CCL2F2=1的基准)为0.07。

目前,可由市场购得作为四氟乙烯的主要原料的无毒的HCFC-22,四氟乙烯是聚四氟乙烯的单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16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