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高点火率的双火苗打火机无效
申请号: | 92100999.2 | 申请日: | 199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36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林 |
主分类号: | F23Q2/16 | 分类号: | F23Q2/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7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点火 火苗 打火机 | ||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以液态储存的可燃气,例如丁烷气,为燃料的香烟打火机。
目前,使用的以液态储存的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香烟点火机可以分为普通打火机和防风打火机两大类,前者是使从储气箱上的燃料喷嘴中喷出的气体燃料直接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显的火苗,故又称之为明火打火机;后者则具有一个使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后再在其中燃烧的燃烧炉,在燃烧炉上部的出口处还安装有用耐热材料例如铂制成的引复零件,由于气体燃料与空气预先经过雾化混合,所以能够充分地燃烧,产生不明显但温度很高(白热的程度)的火焰,当火焰被风吹灭后,复燃零件仍然保持足够高的温度,故能利用其催化作用将继续喷出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重新点燃,对于不断喷出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来说,复燃零件是一个持续的点燃装置,从而达到了防风的目的。
本人先前申请的双火苗打火机,大大拓展了打火机的使用功能,其具体结构和功能可参考CN2064459U,CN2067459U,CN2059706U,CN2082359U,CN2089573U,CN2090486U,CN3010097U,以及US-5055034,EP-0410313A1及正在审查中的CN91226222.2、91109068.1、91109038.X、91225158.1、91225308.8等专利。
以上专利可从结构上的巨大差别分为二大类,其中一类为前九件专利,它的结构简单地说是在市售防风打火机的防风组件的燃烧炉中伸入一明火供气管,有一转换机构作用于明火供气管,控制其通、断来实现明火与防风火的转换,这种双火苗打火机简称为“双管式”双火机;另一类为后五件申请,其结构是具有变形的防风组件,还具有一个罩件,罩件与防风组件中的混合室可相对移动或转动,它主要依靠罩件开、闭混合室的进气通道来实现防风火与明火的转换,相对于上述的“双管式”结构,它被形象地称为“单管式”双火机。
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种种结构的双火苗打火机以及市售的明火打火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发出明火的点火率不高,而发出防风火的点火率很高。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在现有技术的双火苗打火机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能大大提高明火点火率并且使用方便的双火苗打火机。
本发明创造的双火苗打火机包括壳体,储气箱组件,防风组件,发火装置,供气控制机构和火苗转换机构,其发明的要点是把上述发火装置与上述转换机构相连接,发火装置压下时,发出防风火,发火装置松开至自由状态时,发出明火。
本发明创造的双火苗打火机,由于把发火装置与火苗转换机构相互连接,并且压下发火装置时,打火机发出防风火,此时点火率很高,接着松开发火装置,同时也使火苗转换机构动作,实现火苗的转换,即直接从防风火转换为明火,从此实现很高的明火点燃率,并且还大大方便消费者使用,同时,从另一方面来说,延长了发火装置的使用寿命,大大发挥了双火苗打火机的潜力和优势。
为详细介绍本发明创造,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未发火状态的打火机的总装图;
图2是发火状态的打火机的总装图;
图3是未发火状态的打火机的供气控制机构的结构图;
图4是发火状态的打火机的供气控制机构的结构图;
图5是主要表示产生双火苗的“单管式”防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表示火苗转换机构的一个实施例;
图6b是表示火苗转换机构的又一个实施例;
图6c是表示火苗转换机构的再一个实施例;
图6d是图6C中A-A剖视图;
图7a表示火苗转换机构的一种楔块结构的示意图;
图7b表示火苗转换机构的另一种楔块结构的示意图;
图7c表示火苗转换机构的又一种楔块结构的示意图;
图7d表示火苗转换机构的再一种楔块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明火供气管中的限流均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2,本发明创造的打火机包括外壳1,储气箱组件2,发火装置3,防风组件4,供气控制机构5和火苗转换机构6,发火装置3和火苗转换机构6相连接,发火装置3压下时,发出防风火,接着松开发火装置,转化为明火。
上述的储气箱组件2可参考上文公开的现有技术,具体包括气箱,进气阀,出气阀,出气量大小的调节阀。
上述的防风组件4也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相同,具体包括雾化器,混合室,分气头,燃烧炉,复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林,未经王志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09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