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卸车辆用斩波调速控制装置新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90216651.4 | 申请日: | 1990-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971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5-15 |
| 发明(设计)人: | 何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部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6F9/20 | 分类号: | B66F9/20 |
| 代理公司: | 大连市西岗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希鲁 |
| 地址: | 1160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卸 车辆 用斩波 调速 控制 装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装卸车辆斩波调速控制装置的新结构。
在已有技术中,装卸车辆大多采用落后的电阻调速,其结构笨重、能耗大、维修成本高。近年来这种调速方式已为斩波调速所取代,然目前在装卸车辆上,试用的斩波调速控制装置,均为分立电子元件组成的模拟控制装置。分立元件参数分散性大,对环境条件变化适应性差,装配工艺复杂,抗干扰能力差,缺乏严格的检测手段和保护措施,因而影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安全的保证。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是:采用微单片机取代常规的电子元件,实行控制、检测、调速和保护等综合功能,从根本上改善运行指标及工作性能,简化结构,提高效率,确保安全。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装卸车辆用斩波调速控制装置新结构由司机控制器[7]、斩波器[1]、微单片机[10]组成。微单片机[10]的输入接口由状态输入接口[11]、速度信号输入接口[12]、蓄电池电压信号接口[13]和斩波器功率开关管状态接口[14]四部分组成。微单片机[10]的输出接口由接触器控制输出接口[16]、斩波器功率开关管触发信号输出接口[17]、故障检测显示接口[18]和故障报警接口[19]组成。其中状态输入接口[11]对司机控制器发出的操作指令[8]与接触器动作状态信号[15]进行检测,并输入微单片机[10]内。在微单片机[10]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全部接口电路与外电路之间均采用光电耦合电路。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斩波调速控制装置新结构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
1、微单片机的采用,其集成度高、电路结构简单且具有较强的环境条件适应能力,较分立电子元件组成的模拟控制装置可靠性高,工作稳定,速度调节平滑,可以大大缓解工况过渡时电气和机械的冲击。
2、微单片机能高速、实时的采集各种输入信号,可以保证对斩波器失控状态的监测、及时报警和切断接触器;保证车辆只有在速度为零时,才能换向和改变工况;保证蓄电池有足够的能量时,车辆才能投入运用,从而使装卸车辆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
3、接口电路与外电路之间采用光电耦合电路,可以防止单片机和受外界过电压冲击和增强抗干扰能力。
4、微单片机实时检测斩波器功率开关管的工作状态,只有在开关管关断期间,才能输出接触器动作信号。确保接触器实现无弧分断,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安全作业。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装卸车辆用斩波调速控制装置新结构经试验证明与已有技术相比,节省能源,提高效率,减少维修工作量,一台试验车辆每年节省的成本近千元,又能改善工作人员的劳动条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1、装卸车辆用斩波调速控制装置主电路图
附图2、装卸车辆用斩波调速控制装置原理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装卸车辆用斩波调速控制装置新结构用于蓄电池叉车、蓄电池叉车主电路由斩波器[1]、走行电机[2]、提升电机[3]、接触器[4][5][6]组成。其中接触器[4][5]为控制叉车前进、后退用,接触器[6]为控制货物提升或倾斜用。
叉车司机控制器[7]发出操作指令[8]和速度信号[9],输入微单片机[10]的状态输入接口[11]和速度信号输入接口[12];叉车蓄电池电压信号,输入微单片机[10]的蓄电池电压信号接口[13];斩波器功率开关管的工作状态(导通或关断)检测信号,输入微单片机[10]的斩波器功率开关管状态接口[14];在状态输入接口[11]上还引入接触器控制信号[15]。以上信号输入微单片机[10]后,由微单片机[10]根据司机控制器[7]的操作指令[8],控制接触器[4][5][6]进行动作,而这些接触器的分断动作又必须在每个斩波周期功率开关管关断期间进行,以确保无弧分断接触器。当速度信号[9]输入后,微单片机[10]根据斩波器功率开关管状态接口[14]输入的信号,在确认斩波器开关管工作正常后,才能输出调速信号,以保证叉车安全可靠进行。以上各接口信号的输入,微单片机[10]所有指令的输出,必须在蓄电池电压接口[13]输入的信号正常情况下才能进行,可保证电池不发生过放电现象,造成蓄电池早期报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部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未经铁道部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66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夜光笔
- 下一篇:汽车驾驶员用的多功能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