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栏木报警的自摩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0216576.3 | 申请日: | 199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137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3-13 |
发明(设计)人: | 兰俊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俊生 |
主分类号: | G08B21/00 | 分类号: | G08B21/00 |
代理公司: | 陕西省发明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霍仲牛,李中群 |
地址: | 7154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栏木的报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栏木报警的自摩电装置。
在铁路交叉道口都须设有栏木装置,当列车通过时,栏木放下,同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行人注意。特别在夜晚,行人及车辆不易观察到栏木变化的情况,如无信号,有时会撞上栏木,将其折断,车辆也受到损坏。因此,在栏木放下的同时,最好要有声光报警指示。在有电力的条件下,实现栏木的自动报警比较容易,但在没有电力的条件下,实行起来则相当困难。本发明人曾提出过一种全液压栏木控制系统,申请号CN90204687。该系统利用火车轮的压力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源,不用任何电力就能实现栏木的自动控制,无需人操作,从而可以实现道口无人管理。因不用借助电就能正常工作,非常适于没有电力的地区使用。但也正因没有电力,要想提供和该种栏木配套使用的报警装置就很困难。按初步设想,可以在栏木的枢轴或栏木尾部装设一个扇形齿轮,带动自摩发电机主轴的小齿轮旋转,发出电流来带动声、光报警装置,如灯泡、电铃等。但栏木升起或放下的时间很短暂,能够发出电流的时间相应也很短暂且不稳定,而报警需要在栏木放下后的较长时间内持继进行。因此仅仅利用栏木放下过程发出的电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困难,而提供一种栏木木报警的自摩电装置,在栏木动作过程中发出的电能稳定、持久,从而满足报警系统正常工作的需要。
其解决方案是:在栏木的枢轴上固结一个扇形齿轮,它通过增速齿轮机构带动自摩发电机的主轴旋转,自摩发电机的主轴上设有惯性飞轮,从而增大主轴的转动惯量。
栏木放下后,扇形齿轮即与增速齿轮机构脱离。利用飞轮的巨大惯性,发电机主轴继续保持较为稳定的运转,衰减过程较为缓慢,从而在要求的转速范围内能够稳定地工作一段时间。当栏木很快重新升起时,扇形齿轮又会与增速齿轮机构啮合,这时两者的运行方向相反,彼此间会发生干涉和碰撞,使运动系统受到损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扇形齿轮与增速齿轮机构之间装设定向离合齿轮。只能传递单方向的扭矩,反向时即行分离。类似于自行车带动后轮轴的飞轮,其中主要采用了棘轮棘爪机构。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定向离合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驱动自摩发电机的机构运动简图。
参见图1,本装置采用的定向离合齿轮类似超越离合器,包括外套齿轮21和蕊子22,二者间有滚动轴承,外套齿轮内侧有棘齿24,蕊子22上有棘爪26和弹簧钢丝27,棘爪以其圆柱端29为枢轴可以上下运动。棘爪被钢丝撑起,始终与棘齿面相贴。当外套齿轮顺钟向转动时,棘齿顶住棘爪,驱动蕊子旋转,蕊子22内径装有齿轮轴,从而可以带动一个齿轮旋转。当外套齿轮21反转(逆钟向)时,棘爪被棘齿的斜面压入棘爪槽28内,只能跳滑,不能驱动蕊子运动。此时外套和蕊子的运动互不干扰,可以独立进行。
参见图2,扇形齿轮2固结于栏木的枢轴1上。当栏木放下时,扇形齿轮2带动上述定向离和齿轮3的外套和蕊子一起转动,从而带动蕊轴5和齿轮7转动。齿轮7通过增速齿轮机构10驱动自摩发电机8的主轴12及其惯性飞轮13达到要求的转速。当栏木放下后,扇形齿轮2与定向离合齿轮3脱离。此时虽然失去动力,但飞轮巳达到较高转速,积蓄了大量动能,飞轮依靠其巨大惯性将继续保持较为稳定的运转,并随着发电过程缓慢地逐渐减弱。这就有可能在一定的转速范围内,或者说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发出符合要求的电流,从而带动声、光报警系统正常工作。但当栏木重新升起时,扇形齿轮2又与定向离合齿轮3的外套啮合,且与原来传动的方向相反,若不采用定向离合齿轮机构,必将发生碰撞。所以必须在扇形齿轮2和增速齿轮机构10之间设置定向离合齿轮3。使其外套齿轮和蕊子可以向相反方向转动。以保证栏木重新升起时,不致妨碍传动机构和飞轮原来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利用栏木的机械运动,通过在自摩发电机的主轴上安装飞轮,达到了延长发电时间和稳定发电的目的,从而满足了自摩发电报警的需要。特别适合于CN90204687提出的全液压控制栏木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俊生,未经兰俊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65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