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轮驱动便携式自行车无效
| 申请号: | 90201114.6 | 申请日: | 1990-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38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1-09 |
| 发明(设计)人: | 邹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爽 |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B62K3/02;B62M1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64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前轮驱动 便携式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属日常用品领域,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特别是一种前轮驱动的便携式自行车。
目前的自行车主要是在两个车轮之间装一中轴,通过脚踏中轴上的曲柄做圆周运动,由链轮通过链条传动,带动后轮上外套带齿牙的飞轮转动,从而从车的后轮趋动前进。这种自行车车体较长,不易携带。人们提车上下楼梯或在室内存放都十分不便;而一些旅客由于不易随身携带自行车,在搭乘动力交通工具之前之后,往往被迫远距离行走而无以代步,若携带行李包裹旅行,行动就更不方便。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自行车车体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从前轮驱动前进的便携式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
一个结构与目前自行车后轮相同的轮轴部件做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轮,动力传动系统装在其前轮轴上。即:在装有飞轮一侧的轴棍上,固定一个原动内齿齿轮,其与装在 前叉靠里侧小分叉腿上一定轴转动的小齿轮啮合。该小齿轮又与固定在空心轴上的齿轮啮合,空心轴与飞轮的外套固定连结。这样,用双脚踏动装在轴棍上的曲柄做圆周运动,则车的前轮就会转动起来。竖直固定在轴棍上的前叉,其三个支点都以轴承支承。前叉立杆的底部装有轴套。一个水平短横梁,与该轴套及上部向车前轮倾斜的斜梁固定连结。斜梁钢管中套有支杆支起车座。在离地面与车轮半径相应的高度,斜梁又与底部接有踏板的车架立杆固定连结。立杆的外部装一等高套管。套管下部接一以叉形与后轮轴棍相连的水平底架。后轴棍上的两根立杆与车架立管外部的套管共同支起 货架。在车架立杆与连结后车体的套管的中部,对应地开通一条狭缝,一个 带轴的钢片插入其中。当拉出该钢片,则车的后体可以车架立杆为轴折向前轮。车前叉立杆与车把立杆以一螺栓活动连结,并在二者相连结处对应 固定两对小套管,使车把立杆上滑动套环连结的两条钢棍得以插入。从套管中抽出这两条钢棍,则车把可以螺栓为轴折向车座一方。车把立杆用可相对滑动的套管经螺栓固结。在车体斜杆上端的外接管头上,装有速松手柄,松开螺纹,则车座就随车座支杆落到斜梁的上端。车后轮子与车前轮结构相同,但其直径为前轮的 1/2 。本车经过三次折叠,整个车体仅约车前轮稍大的体积,这种自行车可代步载物,又便于携带。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前轮驱动便携式自行车的前轮传动系统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该车主体示意简图;图3、图4分别为该车车把立杆与前叉结合部位的主剖视图和左视图;图5为该车车把立杆组成件剖视图;图6为该车固定车座支杆部件的剖视图。
参照图1、图2,在一根韧性强度较好的钢轴(30)上,装有由轴身(33)及幅条、钢圈、内外车胎构成的车轮(51)。轴身(33)两端的砂碗(31)、(28)中装有滚珠群(7)、(32);轴档(8)、(29)用螺纹拧在轴棍(30)上,分别与砂碗(31)、(28)一起固定滚珠群(7)、(32)的运转轨道;防松螺母(6)、(20)分别拧靠在轴档(8)、(29)的后面。拧在轴身(33)右端的飞轮(23)与目前自行车上使用的飞轮基本结构相同,只是飞轮外套(24)改原来的齿牙为螺纹,以便与空心轴(34)连结。在防松螺母(20)后面,带有轴承(21)的端盖(18)由螺钉(16)、(22)固定在空心轴(34)上。在靠近端盖(18)的右面,一个原动内齿齿轮(12)以键(27)固定在轴(30)上。三岔式直杆前叉(72)与地面垂直地安装;其左腿(3)上端以螺钉(1)固定在前叉横杆(2)的左端,下端固定在轴(30)防松 螺母(6)后面的轴承(5)上;前叉横杆(2)右侧向下弯曲处分为左右两个小叉腿(9)(11)它们的上端分别以螺钉(13)、(10)固定在小叉横杆的左右两端,左侧小叉腿(9)的下端与固定在空心轴(34)左端的轴承(25)固定连结;右侧小叉腿(11)的下端固定在内齿齿轮(12)后面套在轴(30)的轴承(19)上。小叉腿的总高度略高于内齿齿轮(12)的半径。整个大前叉叉腿的高度略高于车前轮(51)的半径。在左侧小叉腿(9)上固定一轴(14),其上可自由转动的小齿轮(15)和与轴(30)同步转动的内齿齿轮(12)及与空心轴(34)固定相接的齿轮(16)相互啮合。这样,用车人向车轮前进相反的方向踏动固定在轴(30)两端的曲柄(4)、(26)做圆周运动,整个前车轮子(51)就会向前转动。与目前自行车相似,由于飞轮(23)的作用,当使用者双脚停止用力,轴(30)不转动时,车轮仍会以惯性前进。内齿齿轮(12)与齿轮(16)直径之比,即传动比应大于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爽,未经邹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11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科技集成万年历速查尺
- 下一篇:电制冷、保温多用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