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鼻泪管再通手术器械无效
申请号: | 90103555.6 | 申请日: | 199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00A | 公开(公告)日: | 1991-01-16 |
发明(设计)人: | 焦云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云河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F9/00;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河北省孟村***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泪管 手术器械 | ||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属于眼科手术器械,是专为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而设计的一套器械,其手术方法称为鼻泪管再通术。目前国内外对慢性泪囊炎最普及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为鼻腔泪囊吻合术。其手术原理是废弃已经阻塞的鼻泪管通道,另辟旁路导泪。但是手术复杂费时,术中出血影响效果,增加了手术难度,在基层难以开展推广。
本发明的目的是用简单的手术器械,容易操作的手术方法,高治疗率的效果在基层广泛开展,在上层医院废弃鼻腔泪囊吻合术。其原理是除去鼻泪管阻塞,使粘膜再生长久维持中间腔隙,恢复原有生理机能。
一、手术器械:(盒式内装7种共10件和20包)
1.泪道探针:
00号1根,球头探针1根,用其探查泪小点至泪囊和鼻泪管上口,其型同现有探针。如图一
2.鼻泪管探通器:
分粗细各一,如图二。全长15厘米,全长空心用于探通时去除鼻泪管中脓团及斑痕粘连组织,又便于冲洗尖端斜面45°,防止切除过多正常粘膜组织,柄部设有麻面便于握持。
3.弹性导管:
是该发明的关键,以钢丝弹簧做骨架,用硅胶内外包裹成圆筒状,内
外壁光洁,壁厚0.35毫米。主要应用其易弯折,便于从下鼻道取出。对组织无刺激,根据国人100例带粘膜鼻泪管测量,设计四种型号,以适应个体鼻泪管差异。如图三。
4.插针管:
为弹性导管置入鼻泪管特制,柄带麻面,针于最细弹性导管内径及长度一致。如图四。
5.引线针和拉线钩:
用于将导管下端结扎线从鼻腔引出,引线针头部钝圆、侧弯,使用拉线钩在鼻腔取线时更容易。
6.冲洗针头:
形同一般9号针头,其特征再于弯曲30°尖钝圆,便于冲洗泪囊及鼻泪管之用。
二、手术方法:(器械应用)
1.器械:除本设计的特殊器械外,还需一般器械,如:手术刀、止血钳、线、注射器等。
2.麻醉、消毒、皮肤切口,同一般泪囊手术,鼻腔粘膜麻醉于下鼻道前部。
3.暴露和切开泪囊:
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找到内眦韧带,自内眦韧带下方分离泪囊前肌肉,暴露泪囊筋膜,自下泪点插入00号探针,在探针指引下用尖刃刀紧靠内眦韧带下缘距泪前嵴2mm处刺入泪囊,并向下延长,切开泪囊前壁约5mm。
4.探通鼻泪管:
用生理盐水或抗菌素液冲洗泪囊至囊腔清洁,由泪囊切口伸入4或5号探针探查鼻泪管上口最深陷处,让探针取自然位置,顺探针另一端在额部定点。以做探通器探通方向的参考,用较细鼻泪管探通器插入鼻泪管上口,用手指摄按探通器柄,逐惭向前推进,按松交替,使探通器在鼻泪管内呈自然位置,当探通器自泪囊下口进入22-28mm时,可有落空感,再推有阻力,此时探头已进入下鼻道,如果探通器推进很容易,再用粗探通器探通一次。
5.按放弹性导管:
探通器留置2分钟,取相应的导管(导管与探通器粗细及探通深度相适应),在下端缝扎4号丝线,再将双线头纫于引线针上(拔出探通器后)分两次插入引线针。
从鼻腔用拉线钩取双线头,退出引线针,冲洗鼻泪管积血后,将导管装在插管针上,插入鼻泪管,同时从鼻腔拉紧引线固定于面部,冲洗鼻泪管。
6.缝合切口和压迫包扎:
用9个“0”尼龙线缝合泪囊切口2针,3个“0”尼龙线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3针,局部放置3×1.2厘米纱布枕,胶布固定,不需覆盖患眼,取出鼻腔棉片,放一小棉球于下鼻道内。
7.术后处理:
适当应用抗生素,自由活动不需住院,术后3天开始冲洗泪道,6天拆线,术后一个月取出引流管,再间断冲洗泪道3-5次。
8.取管方法:
下鼻道用的卡因麻黄素表面麻醉,拉紧引线,鼻镜下观察可见导管下端,用膝状摄或小弯止血钳夹取下端,逐惭拉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云河,未经焦云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35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与压力源或真空源相连接的喷管
- 下一篇:三军数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