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直接拨入分机的用户电话交换机无效
| 申请号: | 89207643.7 | 申请日: | 1989-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07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1-24 |
| 发明(设计)人: | 潘前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奉化市邮电局 |
| 主分类号: | H04M3/42 | 分类号: | H04M3/42 |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益新 |
| 地址: | 浙江省奉化市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接 分机 用户 电话交换机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供厂矿、企业、机关等团体用户使用的自动电话交换设备。
用户电话交换机通常都接在市话交换机的用户线上。用户电话交换机的分机用户呼叫普通市话用户时,为全自动接续(需听二次拨号音),但在市话网用户呼叫用户电话交换机的分机用户时,则往往要由总机话务员转拨。因此用户电话交换机设置了专门的话务台,並始终要有话务员值班,既浪费人力、财力,又不利于通信保密。用户交换机若要实现全自动呼入,就要占用市话交换机的某一层号,这就会浪费公众市话网的号码资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既接在市话交换机的用户线上,又可取消话务台、不需话务员值守、能直接拨入分机用户的全自动用户电话交换机。
这种能直接拨入分机的用户电话交换机,由标志器、记发器、交换网络、用户电路、出中继器和入中继器等组成,入中继器是由呼入应答电路、隔直流电容器和号码脉冲转发器组成的全自动入中继器,隔直流电容器串接在入中线和交换网络之间,呼入应答电路和号码脉冲转发器相接后跨接在隔直流电容器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成框图。(1)为标志器,(2)为记发器,(3)为交换网络,(4)为用户电路,(5)为出中继器,(6)为全自动入中继器,(7)为呼叫应答电路,(8)为号码脉冲转发器,(e)和(e′)分别为至市话局的出、入中继线。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入中继器(6)的实施例电原理图。(a、b)端接市话交换机的用户线,(a′、b′)端接本实用新型的交换网络。继电器(J1)跨接在a、b线上,由继电器(J1)及其接点组j1-1、j1-2、j1-3和j1-4构成呼入应答电路。当市话网用户拨完本用户交换机的总机号码后,市话交换机送来60伏直流馈电,则继电器J1得电而动作,这时动合接点组j1-1、j1-2、j1-3和j1-4闭合。由于j1-4的闭合,启动了记发器(2),记发器(2)向主叫用户送拨号音(这时主叫用户听二次拨号音);j1-1和j1-2的闭合,为号码脉冲转发器(8)转发号码作好准备;j1-3的闭合,为BG2加上了电源。由C3~C6、D1~D7、R1~R8、继电器J2和扼流卷L等组成号码脉冲转发器(8)。主叫用户听到二次拨号音后,再拨所要的分机用户号码。这时的拨号脉冲由于经过了市话交换机的绳路电容和本用户交换机全自动入中继器(6)的C3、C4后已不再是方波了,而是成了尖脉冲。这种尖脉冲无法被用户交换机的记发器所识别。为了能让记发器识别所拨的分机号码,就必须加脉冲转发器,把尖脉冲变成符合要求的号码脉冲后再送给记发器(2)。代表拨号号码的尖脉冲,经R1、D1组成的削波器削成单向尖脉冲后,再经D2、D3整流将信号加在C5上。这时BG1受反偏置由导通转为截止,BG1截止使BG2获正偏,BG2由截止转为导通,继电器J2得电而动作,这时其静合接点j2-1断开,a′b′直流回路被切断;转换接点组j2-2转换,把C6和R5被接入BG2的基极偏流电路,使继电器J2具有快吸慢放的特性。因此当尖脉冲过后,继电器J2並不马上释放,而要待一定时间后才释放,以确保一定的断开时间。通过调整R6和R7的阻值,可调整转发脉冲的断续比。因此继电器(J2)的吸动和释放的次数与ab线上送来的号码脉冲个数相同,而a′b′回路的断续比则取决于继电器J2的释放时延特性,从而达到转发脉冲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全自动入中继器,从而带来了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奉化市邮电局,未经奉化市邮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76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