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用电子棋盘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89101315.6 | 申请日: | 1989-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31A | 公开(公告)日: | 1990-09-26 |
| 发明(设计)人: | 陆小冬;钟鸣荪;叶铭基;于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轻工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3F9/22 | 分类号: | A63F9/22;G06F12/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庆西 |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电子 棋盘 系统 | ||
本发明是一种能把棋类(如中国象棋、围棋)的对奕情况直接记录在微型计算机中,并进行进一步处理的系统。
使用计算机进行棋谱管理已经研制出来了。中国围棋队就正在使用一个围棋棋谱管理系统。它是利用计算机的键盘,由操作者把已写成的棋谱文字符号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存储,这种输入的方法不直观,并且速度慢。
而利用电子棋盘作棋谱记录的装置也已经有了。如日本专利昭59-105475《围棋棋谱自动制作装置及用于该装置的围棋盘》,该文件提到的电子棋盘能够对在棋盘上的走子信号进行直接处理,并生成棋谱。但是,它没有进一步的数据处理能力,也因为没有接口功能而不能把信号传送到数据处理计算机(主机)中。又如,昭56-27266《围棋棋谱自动记录装置》中述及的棋盘,虽然能打印棋图,但仍然不能把数据实时地送出。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上述的电子棋盘的功能只限于把现场棋手的对奕棋谱作显示或打印,不能作为活的资料由微机进行一步处理及存储起来,因而使棋谱的处理功能减弱。
本发明是吸收以上两种技术,有机地将它们联系起来。使对奕者都能通过本系统的棋盘对奕而把棋谱直接显示及记录在主机中,在奕后能进行整理及存储。也就是说,能采用直接输 入方式。这样就能大提高效率,且棋手能直接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系统:
图1为本系统框图,图2为与主机联接的接口电路框图。
图1中,(1)为系统主机(系统微型计算机),(2)为与主机联接的接口电路,(3)为与电子棋盘联接的接口电路,(4)为电子棋盘。
现在讨论图2接口电路的工作原理。
图2即为图1中的(2),其中(5)为地址译码器,主要用于产生片选及读写控制信号,(6)为数据缓冲,(7)为数据锁存,(8)为控制信号译码器,产生用于数据通讯用的“握手”信号。
在某一时刻,主机通过I/O口地址选择,由地址译码(5)译出片选信号,选中控制信号译码器(8)中的输出口,送出允许送数信号ACK,这时,与图2相接的接口电(3)得到信号以后,把数据送到地址译码器(5)中,并把已送数信号OBF送到控制信号译码器(8)中的输入口端。主机在送出ACK信号后,用新地址选中控制信号译码器(8)的输入口,并不断查询。当读到OBF的在效信号后,主机送出另一新地址,选中数据锁存器(7),并把(7)上的数据读到数据缓冲器(6)中,当主机处理完该数据以后,又进行下一次循环。同样,送数到电子棋盘的工作过程与此类似。
图1中与电子棋盘接口(3)直接与电子棋盘相连,工作原理与图2相似,但结构简单一些。
本发明可以这样实施,用IBM-PC/XT作为棋谱管理的主机,用单片机8039作为电子棋盘的控制机。图2接口部分利用IBM-PC/XT的打印适配卡作改进:把地址译码器中地址线A8上加一个反相器,使原来的378-37F的打印机地址变成278-27F的用户地址,避免主机配置的限制。图1中的(3)利用8243作为接口电路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轻工研究所,未经广州市轻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13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婴儿止泻糖浆的配制方法
- 下一篇:气动进给步进式钻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