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乳浊液法制备氧化锆粉末技术无效
申请号: | 88106688.5 | 申请日: | 1988-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97B | 公开(公告)日: | 1991-11-13 |
发明(设计)人: | 胡敦忠;李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高技术陶瓷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G25/02 | 分类号: | C01G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浊液 法制 氧化锆 粉末 技术 | ||
微乳浊液法是陶瓷粉末制备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新型方法。
氧化锆陶瓷由于其晶型转变可阻止材料受力时的微裂纹扩展,从而,不仅本身具有高的韧性,还可用来增韧其它陶瓷材料。作为结构材料,可用于各种机械工程领域。相关增韧效果同所用氧化锆粉末性能有很大关系,要求所用粉料是高纯、超细的。
通常制备ZrO2粉末的共沉淀法,是利用碱液从氧氯化锆盐溶液中沉淀出含水氧化锆(又称氢氧化锆凝胶)。将凝胶干燥再经过煅烧得到ZrO2粉末。但由于沉淀发生在大的体积范围,胶体体积不仅大,而且无法控制。这样煅烧后形成的粉体的团聚体形状和尺寸都无法控制,大大影响粉料的工艺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过程中,于1988年了解到墨非脱·亚肯克和艾哈迈德·赛利加亚,在“由浮浊液沉积得到陶瓷粉末”(第一届国际陶瓷粉末工艺会议,1987年11月)和“通过浮浊液沉积制备氧化钇粉末”(陶瓷进展21卷1987年陶瓷粉末科学,G.L.梅辛等编)中,用甲苯作为油相,司班60和吐温80的混和物作为乳化剂,三乙醇胺作为沉淀剂制备Y2O3粉末。Y2O3粉末的粒子范围在0.2~2μm,粒子形状呈球形。还有温德尔·E·莱因和H·肯特·鲍恩,在“通过乳浊液技术制备2ZrO2·Yb2O3”(第一届国际陶瓷粉末工艺会议,1987年11月)中,用芳香烃和脂肪烃作为油相,司班80作为乳化剂,氨气作为沉淀剂制备了2ZrO2·Yb2O3粉末。但无论制备Yb2O3还是2ZrO2·Yb2O3,他们只是做到了乳浊液这一步。
本发明最初的指导思想是把盐类水溶液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它分散到连续的油相中,制成油包水的乳浊液,然后加入沉淀剂,使反应发生在一个个被油相包围着的液滴中。这样,由于反应发生在每个弧立的小液滴中,所以可以通过液滴尺寸,达到控制聚团的目的。使得到的粉末大小均匀,流动性好,易于成型和烧成。
从理论上讲,只要将液滴尺寸控制得更小,氧化物聚团的大小也会降低。因此,我们在乳浊液中进一步加入极性有机物,制成微乳浊液。微乳浊液与乳浊液相比,液滴变得极小,一般小于1微米,甚至小到数十个埃。由于其液滴大小比可见光波长小得多而不能见到。因此与乳浊液相比微乳浊液变得透明或近于透明。微乳浊液法从理论上提供了一个制备更加细小的粉粒的途径。通过适当工艺,在微乳浊液中加入沉淀剂,使反应在一个个更加细小的液滴中进行,从而达到将聚团尺寸控制得更小的目的。微乳浊液不仅可以通过更细小的液滴制备更细小的粉料,而且微乳浊液与乳浊液相比内相容积可以很浓,达50%。这样可以提高产率,比乳浊液法(有机相∶水相=10∶0.1,氧化物金属浓度为3.75×10-4M)更加经济有效。
本发明将14~76wt%的ZrOCl2·8H2O的溶液与0~15wt%的稳定剂(YCl3或CaCl2)溶液,按照ZrO2/Y2O3的摩尔百分比100/0~90/10,或ZrO2/CaO的摩尔百分比100/0~84/16配 制成水溶液作为水相,煤油为油相,表面活性剂(司班80)作为乳化剂,高级醇(正丁醇、异戊醇、正己醇)为辅助乳化剂,通过机械搅拌或超声振荡,制成液滴小于1μm的油包水微乳浊液,其中:油相∶司班80∶水溶液=(2~4)∶1∶(1~4),油相∶高级醇=4∶(2~8),以浓度为15~26%的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或有机胺(如:三乙醇胺,三乙胺)为沉淀剂。在搅拌或超声振荡状态下,将沉淀剂加入微乳浊液中,生成沉淀,将沉淀物用丙酮洗涤,并在600~800℃下煅烧,最终产物是Y2O30~10%(克分子)或CaO0~16%(克分子)的氧化锆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高技术陶瓷研究所,未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高技术陶瓷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66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炼钢渣的方法
- 下一篇:密度为8000kg/m3的合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