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机控制的斩波器调速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88101410.9 | 申请日: | 1988-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17B | 公开(公告)日: | 1992-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西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P7/298 | 分类号: | H02P7/298;H02M3/139 | 
| 代理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机 控制 斩波器 调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电机调速技术领域。
在直流供电系统中,一般负载都需要电压调节或速度调节,这必须在直流电源和负载之间加一调节器。以前用电阻器作为调节器,显然电阻器耗能、发热、易损,以后采用的可控硅直流一直流变换器(斩波器)接在直流电源和负载之间,通过对可控硅的控制可改变加到负载上的直流电压平均值,当负载为直流电动机时就可实现直流电动机调速。
通常斩波器分为A型和B型两种。和A型相比,B型斩波器有更多的优点,可使负载电流连续,改善电机的运行特性,同时可进一步节电。
至今有关用微机控制的B型斩波器调速的方法和装置未见有成功的报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采用微机控制B型斩波器进行直流电动机负载的调速,使负载电流连续,改善电机的运行性能,节省电能;采用微机控制使混合调制(脉宽调制和频率调制两种调制方式)方便实现,扩大调速范围,即采用脉宽调制来实现直流电动机的正常工作时的调速,而采用频率调制于启动及全电压运行;另外采用霍尔电流检测器,用以准确、快速检测过流信号,确保装置的安全和可靠。
采用微机控制的B型斩波器调速方法的装置(如附图1所示),主要由直流电源(1)、B型斩波器(2)、功率放器(3)、缓冲器(4)、微处理机(5)、A/D变换器(6)、电抗器(7)、直流电动机负载(8)、霍尔电流检测器(9)、放大器(10)、比较器(12)、运行与检查转换用开关(13)、控制给定量电位器(14)、启动按钮(15)、正限幅值电位器(16)和负限幅值电位器(17)组成闭路调速系统,用微处理机(5)控制B型斩波器(2)。本调速装置采用霍尔电流检测器(9)作用负载电流过流检测器。
如附图2所示,本发明的控制系统采用Z80微处理机,Z80微处理机的时钟频率为2MHZ。符号中DB为数据总线,AB为地址总线,CB为控制总线。PIO的A口工作于输入工作方式,读取来自A/D变换器的8位数据。PIO的A口不需中断能力。PIO的B口工作于位控方式,PB0、PB1、PB2、PB3作输出用,用来分别输出G1、G2、G11、G22的触发脉冲,PB5作为开关状态输入,当开关(13)接地时微处理机作脉冲检查,开关(13)接向+5V时控制系统执行正常操作程序,PB6为过流信号输入端,当负载电流超过正的或负的限幅值时,由比较器(12)输出正信号通过PB6将高电平信息输给微处理机以申请中断,使微处理机执行限流的中断服务子程序,因此要求B口能实现中断,PB4、PB7未用。
CTC的O通道工作于定时工作方式,用以保证准确的斩波频率。需要变频时,则改变时间常数控制字,要求CTC实现中断,即一旦周期结束,CTC输出中断信号,使程序又跳到周期开始的地址上。
直流电动机负载(8)的调速是通过改变控制给定量电位器(14)的上下位置实现。
本发明控制系统微处理机程序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1.取斩波器的斩波频率为250HZ,即周期为4000μS。
2.用高频载波脉冲列替代G1、G2的方波脉冲。这是为了不使脉冲变压器铁芯饱和并减小脉冲变压器的体积。
3.G1与G2之间要安排换相时间。
4.在每周期的末尾读一次A/D变换器数据为开始新周期作好准备。
5.与控制给定量从OV到+5V相对应,A/D变换器的输出数字量为0到256,即对应于电动机的转速自0到额定转速的范围。
6.当控制量小于10%时,固定G1脉冲的宽度,采用频率调制方式(降低频率)控制斩波器直流输出电压V0,以使最小导通比尽可能小,利于平滑启动与停车。
7.当控制量大于90%时,亦采用频率调制方式(降低频率)控制V0,使最大导通比尽可能大,以利于电动机平滑地进入全电压运行。
8.当控制量大于10%、小于90%时采用脉宽调制方式控制Vo。
9.每个斩波周期内只允许实现一次中断。
10.当控制系统出现过流信号时,程序应能判断正过流或负过流,然后转入正过流或负过流子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14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