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制备中间相沥青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87103787 | 申请日: | 1987-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3787A | 公开(公告)日: | 1987-12-23 |
| 发明(设计)人: | 槌谷正俊;内藤荣;中岛亮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饭塚幸三;丸善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10C3/06 | 分类号: | C10C3/06;D01F9/1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王杰,张元忠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中间 沥青 方法 | ||
1、一种制备中间相沥青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所述的三个步骤:第一步骤是使通过蒸馏、热处理或加氢处理制得的、不含喹啉不溶组分的石油源重油或煤源重油或重质组分,在温度400~600℃和升压条件下,在有或没有0~2倍上述重油或重质组分量的芳烃油的情况下,在管式加热炉中进行连续热处理,上述芳烃油的沸点范围为180~350℃和在上述管式加热炉中进行上述连续热处理时基本没有在单环芳烃溶剂中能生成不溶组分的组分,接着将热处理产物转送到第一蒸馏塔或闪蒸塔进行蒸馏或闪蒸,从实施塔底回收具有开始软化温度为100~200℃、喹啉不溶物含量低于2%(重量)和二甲苯不溶物含量大于30%(重量)的高软化点沥青;第二步骤是使该高软化点沥青在有1~5倍量供氢溶剂的情况下在第二管式加入炉中进行第二连续热处理,以便使上述高软化点沥青加氢,接着将热处理产物转送到第二蒸馏或闪蒸塔以进行蒸馏或闪蒸,从上述第二蒸馏或闪蒸塔底回收具有开始软化温度为100~200℃、喹啉不溶物含量低于2%(重量)和二甲苯不溶物含量高于30%(重量)的加氢沥青;和第三步骤是在温度380~500℃和减压或常压下对上述加氢沥青进行热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第一步骤的热处理是在压力1~100千克/平方厘米(表压)和停留时间10~2000秒的条件下进行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第一步骤的热处理是在温度400~530℃、压力4~50千克/平方厘米(表压)和停留时间30~1000秒的条件下进行的。
4、根据权利要求1~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蒸馏闪蒸塔的压力和温度分别保持在0~3千克/平方厘米(绝对)和300~530℃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第二热处理是在压力20~100千克/平方厘米(表压)、温度400~460℃和停留时间10~12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的。
6、根据权利要求1~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供氢溶剂是加氢化合物或加氢芳烃化合物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供氢溶剂选自四氢喹啉、9,10-二氢蒽、加氢蒽油、加氢洗油、加氢石脑油焦油轻质馏分、加氢热解焦油轻质馏分和加氢澄清油轻质馏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供氢溶剂选自四氢喹啉、加氢蒽油和加氢洗油。
9、根据权利要求1~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中间相沥青的Mettler法软化点低于330℃,喹啉不溶物含量低于30%(重量)、二甲苯不溶物含量大于80%(重量)以及偏光显微镜测得的中间相含量大于80%。
10、根据权利要求1~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重油或重质组分不含或基本不含二甲苯不溶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饭塚幸三;丸善石油化学株式会社,未经饭塚幸三;丸善石油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37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幅式立体声接收机中的可控混合
- 下一篇:在平面和水平面上涂布物料的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