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石油减压蒸馏馏份油收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7101902.7 | 申请日: | 198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05062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8-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汝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7/00 | 分类号: | C10G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专利代理服务部 | 代理人: | 方书贵,汪缘昌 |
地址: |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石油 减压蒸馏 馏份油 收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石油减压蒸馏方法的技术改进。
众所周知,提高石油减压馏份油收率的方法,可以采用改变减压塔的操作条件,例如降低残压,提高炉出口温度等办法达到。近年来又出现了通过调整蒸馏原料的组成藉以达到提高馏份油收率的目的。
苏联专利(A.C.N.791599)[1]用芳烃浓缩物(芳烃浓度50~100%重)作为添加物,按一定的重量比加入,可提高减压馏份油收率。这种添加物来源于三线润滑油选择精制的抽出油(其芳烃含量约为65%以上)或其它方法。
另一方面,据苏联《燃料与润滑油化学与工艺》(“ХНМНЯИТеХНОЛОНИЯТОЛЛИВ”ИМасе*),1986,NO.7,C.2~3)[2]报导,直接采用三线润滑油(420~470℃)馏份作为添加物,同样可以收到增加馏份油收率的效果。
用文献[1]所使用的芳烃浓缩物和文献[2]使用的添加物,其效果是显著的。但是,文献[1]存在着一个显著缺点,就是它所使用的添加物,需要有一个润滑油选择精制的抽提装置(或类似装置)来提供芳烃浓缩物。这将给无此工艺生产装置的工厂带来技术经济上的困难。且芳烃浓缩物又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原料。而文献[2]在使用第三线润滑油馏份时,尚需对减压蒸馏装置加以技术改造,方能实施。毫无疑问,改造减压装置施工比较复杂,且它所使用的润滑油馏份本身又是用于生产润滑油的宝贵原料。
本发明可应用于有催化裂化装置的所有炼油厂。方法简便,对添加物要求不高,且来源广,便宜易得,不需要增设装置或进行装置改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已知技术的缺点,办法是采用催化裂化回炼油或催化油浆、或者其二者之混合物作为添加物,直接加入到常压重油或渣油中。它可以在不改变减压塔操作条件下增加馏份油收率。
使用本发明的添加物,可使减压馏份油收率增加0.5%-10%(重),其增加幅度与操作温度和残压有关,与添加物的加入量有关,也与原料的组成有关。
用沸点范围通常为350-520℃范围内的催化裂化回炼油、或催化油浆、或它们二者之混合物作为添加物,其加入量按重量比为进料量的0.5%-10%(重),最好为1.5%-6%(重)。当适量加入该添加物时,所得到的减压馏份油的理化指标无明显的改变。若欲得到较多的催化裂化原料,可适当多加入添加物,以便顶着出较多的蜡油。
本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利用油品性质较差、商品价值较低的催化裂化回炼油、或催化油浆、或二者混合物作为添加物,无须处理,仅在催化裂化装置至减压加热炉入口处之间加一条管线及相应的计量仪表即可。投资少,实施简单。
本方法所使用的添加物,其芳烃含量为20%-60%(重)。
本方法适用于重油、渣油的减压蒸馏工艺过程。
实施例1
用管输混合原油(以下称管输油)常压渣油(>350℃馏份,下同),大庆常压渣油和中原原油常压渣油,用催化裂化回炼油为添加物,以考察添加物的作用效果。
现仅列举典型的添加物如下:
添加物编号总芳烃含量,重%
Ⅰ36.1
Ⅱ41.8
Ⅲ60.9
操作压力为残压0.267KPa,减压馏份油的沸点范围为350-500℃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从表1数据不难看出,用催化裂化回炼油做添加物,对于提高减压馏份油收率是很有效的。
实施例2
用中原常压渣油为进料,用含芳烃50%-60%(重)的催化裂化回炼油作为添加物进行生产,常压渣油性质见表2。
表2
减压塔主要操作条件:
塔顶温度,℃72-94
蜡油抽出口温度,℃204-229
塔顶残压,KPa5.23-3.23
当加入添加物的量占进料量的2.17%(重)时,减压蜡油收率见表3
表3
按上述条件生产所得到的减压蜡油性质,分析结果表明,真密度、运动粘度、凝点、残炭、数均分子量及族组成等,与末加添加物者相比,基本相同。
表Ⅰ
表2
密度0.9468g/Cm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19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