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结构物及其制造方法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6101819.2 | 申请日: | 1986-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76C | 公开(公告)日: | 1997-12-10 |
发明(设计)人: | 查尔斯·E·肯彭 | 申请(专利权)人: | 查尔斯·E·肯彭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F16L37/12;D02G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长安 |
地址: | 美国加利福尼亚***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装置 | ||
1.具有纵长轴线的且浸渍有可硬化粘结剂的多层复合突缘式弹簧锁定联接器结构物形成有一本体元件,一弹簧元件,将本体元件与弹簧元件连接在一起的铰链线及连接在弹簧元件的一末端上的突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结构物包括:
由多条拉伸的、压实的及单向捻线构成的第一层,该第一层至少部分地形成本体元件的第一本体部分,弹簧元件的弹簧部分及突缘元件的第一突缘部分,每一捻线包括多条连续第一纤丝纱股以其每一第一纤丝纱股具有在所述轴线方向至少大致呈正弦波形延伸的螺旋构型,
由多条拉紧的、压实的及单向连续的第二纤丝纱股构成的第二层,配置在各第一纤丝纱股上并与第一纤丝纱股及所述轴线成直角地延伸以形成本体元件的第二本体部分并界定该铰链线,及
浸渍第一及第二层纤丝纱股的可硬化粘结剂,以形成纤丝股的硬化结合基质及保持弹簧元件在该铰链线上与本体元件上成悬臂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锁定联接器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突缘元件至少大致朝向所述轴线向内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锁定联接器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部分捻线彼此互相分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锁定联接器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本体元件进一步包括由多条拉紧的、压实的并单向连续的第三纤丝纱股构成的第三层与所述第三纤丝纱股与第一纤丝纱股及所述轴线成直角地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分位于第二与第三层之间,所述结合基质将第一、第二及第三层结合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簧锁定联接器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及第三层分别由所述捻线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锁定联接器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条第二纤丝纱股叠置于突缘元件的所述突缘元件的第二突缘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簧锁定联接器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突缘元件的第一突缘部分界定一负荷面,一外部跟部及连接于所述负荷面与所述外部跟部间的一基座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簧锁定联接器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外部跟部形成所述基座元件延伸达至少等于所述负荷面的高度之一高度的弯形延伸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簧锁定联接器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外部跟部具有半径等于所述弹簧元件在所述铰链线上量度的弹簧部分的厚度的至少二倍的部分的圆形断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锁定联接器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弹簧元件具有一个至少大致均匀厚度并可绕所述铰链线偏转,所述弹簧部分的弹簧长度至少实质上等于自所述铰链线至界定至界定在所述第一突缘部分的的负荷面上的第一压缩力负荷接触的距离,当所述第一本体部份承受其每单元宽度的拉伸负荷时,所述负荷接触线包含一剪力矢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锁定联接器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弹簧部分的最小厚度由公式T=F/ST确定,其中T为在所述铰链线上量度的所述弹簧部分的最小厚度,F等于由所述第一突缘部分于其上所确定的负荷面处抵抗的所述弹簧部分每单元宽度的联接拉伸负荷,及ST等于构成所述第一层材料的容许设计抗拉强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弹簧锁定联接器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容许设计抗拉强度值ST至少等于100牛顿/平方毫米(14,500磅每平方英寸)。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簧锁定联接器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自所述弹簧部分的自由端部至所述基座元件的朝向所述轴线量度的负荷面的高度由公式HF=F/SC确定,其中HF等于所述负荷面的最小高度,SC等于构成第二突缘部分的材料的容许设计抗压缩强度,及F等于第一突缘部分的每单元宽度最大联接拉伸负荷。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锁定联接器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弹簧元件可在相对于第一层的捻线及第二层的第二纤丝纱股的方向至少成约直角的方向上偏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查尔斯·E·肯彭,未经查尔斯·E·肯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181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浮聚合制备聚合物粉末的方法
- 下一篇:固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