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生物转化生产10-羟基喜树碱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5100520.9 申请日: 1985-04-01
公开(公告)号: CN1012376B 公开(公告)日: 1991-04-17
发明(设计)人: 朱关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P17/18 分类号: C12P17/18;//;C12R167)
代理公司: 中国科学院上海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费开达
地址: 上海市岳阳***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生物转化 生产 10 羟基 喜树碱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属于应用微生物方法转化的技术领域。

于1966年开始,Wall等报导从我国引种的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nc)中分离得到抗癌有效成分喜树碱

Camptothecine(Ⅰ),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

Camptothecine(Ⅱ)和10-甲氧基喜树碱10-Methoxy

Camptothecine(Ⅲ)等。1971年Stork和Schultz等完成了喜树碱的全合成工作,我国以1969年起,陆续从喜树中也分离到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等有关的化合物,1976年又完成了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全合成。

10-羟基喜树碱的化学结构与喜树碱相似,仅在10位上的氢由羟基取代,经动物药理和临床试验证明,在治疗肿瘤方面比喜树碱有较好治疗效果和较低的毒副反应。于1977年10-羟基喜树碱作为肿瘤临床的一只新药,在国内通过鉴定,并应用于治疗肝癌、胃癌、头颈部肿瘤和白血病等。

过去10-羟基喜树碱从喜树中提取,得率甚低,约为生药的十万分之二,提取过程中需用大量有毒的氯仿和甲醇,以及接触有毒的喜树碱等本身物质,致使10-羟基喜树碱的生产发生困难,成本昂贵。制造10-羟基喜树碱的全合成虽然获得成功,由于步骤多;总收率较低,也无生产实际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10-羟基喜树碱的生产问题。本发明采用生物转化的方法,将喜树中含量较高的喜树碱(提取得量为万分之七左右),转变为10-羟基喜树碱。作者曾于1978年在科学通报上简单地报导了利用曲霉T-36菌株,可将喜树碱转化为10-羟基喜树碱,后又经过菌种的诱变,菌体生长和转化条件的改进。现采用黄曲霉T-419菌株,使转化率从20%提高到50%以上。特别又研究成功采用了隋性大孔树脂分离提取10-羟基喜树碱的新工艺,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解决了劳动保护问题,使10-羟基喜树碱具备了实际生产的条件。

利用本发明生产10-羟基喜树碱比原来从喜树中提取10-羟基喜树碱的方法有如下优点。

1.扩大了生产10-羟基喜树碱的来源,用原来从喜树中提取的方法,只能得到十万分之二的10-羟基喜树碱,而另一产量较高的喜树碱因临床毒性较大,而成为无用物质。通过本发明可将这部分喜树碱转变为临床上有较好评价的10-羟基喜树碱。

2.革除了大量氯仿和甲醇以及上硅胶柱分离的工艺,使操作人员免去接触大量有毒气体和喜树碱类本身的粉末。

3.节约了大量溶剂和试剂,再利用了喜树碱后致使10-羟基喜树碱的生产量可大大增加等,使生产成本要比原方法低得多。

一、生物转化的菌株鉴定

我们共筛选了数百株真菌,其中T-36菌株通过对其转化产物的理化分析证明,确具有转化喜树碱为10-羟基喜树碱的能力,后又将T-36菌株的孢子经过紫外光处理10分钟后,所分离得到的变株T-419其形态和培养的基本特征与T-36菌株一致,仅在10-羟基喜树碱的转化率上比T-36菌株高6-10%,故以后的工艺试验皆用黄曲霉菌株T-419,T-419菌株的形态和培养特征:T-419菌株在Czapek′s固体培养基上菌落近圆形,很快向四周蔓延,菌落表面带黄绿色的分生孢子,菌丝无色,无可溶性色素分泌。菌丝有横膈,为多细胞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的顶端膨大成半球形的顶囊,在顶囊表面以辐射方式长出一层或双层小梗,在小梗顶端形成一串分生孢子。这些都是典型的曲霉属Aspergillus的形态特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孢子表面光滑近球形。由于孢子呈黄绿色,故其种应命名为黄曲霉菌株T-419

二、转化产品的鉴别

喜树碱通过黄曲霉菌株T-419转化后的培养液,菌丝用乙醇提取,滤液用乙酸乙脂提取,分别浓缩后合并,再甲醇迥流,上硅胶柱层析,用氯仿冲洗,除去喜树碱成分,然后收集2-4%甲醇的氯仿的冲洗液,浓缩后得到固体粉末,再在氯仿∶甲醇(1∶1)混合溶剂中结晶数次,即能得到纯的黄色柱状结晶的转化产物。其熔点旋光、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的理化性质数据都与天然分离得到的10-羟基喜树碱完全一致(表1),采用隋性大孔树脂分离获得10-羟基喜树碱经质谱、红外、紫外、核磁光谱分析也与天然的10-羟基喜树碱完全一致。

三、200公升罐内的生物转化工艺实例

1.生物转化的工艺流程:

2.孢子培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05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